失血性休克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5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大量快速失血,引起重要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
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动脉瘤破裂,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控制出血

定义
短期内大量失血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1]
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一般15~20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15%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若在15分钟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约1000ml),则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严重者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如果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5%~50%,会很快导致死亡[2]

发病情况
失血性休克死亡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全世界每年约有190万人死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大出血[3],其中约150万人与创伤有关。

病因
致病原因
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多见于胸腹主动脉瘤破裂。
因受瘤体增大、血压波动、受外力、运动等的因素影响下,可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起大出血。
外伤或肿瘤导致的肝、脾破裂
腹部的外伤可导致患者肝、脾破裂,从而引起大出血。
部分肝脏肿瘤患者,可因肿瘤的生长或引起肿瘤的自发破裂,也可因日常生活的磕碰导致肿瘤破裂。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可导致肝硬化,在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作用下,导致门静脉高压,从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当患者进食坚硬食物、腹压增大及其他诱因下,可能会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从而导致大出血。
异位妊娠破裂
宫外孕通常是胚胎着床在输卵管而引起的。
当胎儿不断发育时,输卵管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就会造成破裂并且诱发大出血。
其他病因
产后大出血、卵巢黄体破裂、消化道溃疡出血等也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危险因素
在欧美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是导致创伤失血休克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近年来这一趋势也日益明显。
因疾病原因,需接受比较大型手术的患者。
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患者。
患有肝癌,尤其肝癌靠近肝脏边缘患者。
患有胸、腹主动脉瘤,未行任何处置的患者。

症状
主要症状
失血性休克时因急性失血而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可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分为3个阶段,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也称为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4]
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
临床表现是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脉搏细数、心跳加快、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此时属于休克代偿期,这时如果及时处理,休克可以很快得到纠正,如果处理不当,病情将继续恶化,进入下一个阶段。
微循环淤血期(休克期)
临床表现是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青紫,四肢厥冷、脉弱、表浅静脉下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
此时为微循环扩张期,此期病情严重,如能积极抢救,仍可救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休克晚期)
临床表现为脉搏极弱或无脉、无血压、昏迷、无尿,有皮肤黏膜下的淤血点,并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广泛出血,甚至可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此期为微循环衰竭期,死亡率极高,即使患者幸存,也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

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休克发生后,为保证心脑血液供应,血液发生重新分配,故休克早期就出现肾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急性肾衰竭,即休克肾。
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和尿色加深等。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即使血液发生重新分配,也可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
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由于长时间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内毒素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广泛性的出现微血栓。而随着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后期机体可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倾向。
表现为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出血,某些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休克等。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或脓毒性休克
肠血流灌注减少而使肠屏障功能降低,引起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及细菌移位,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或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唇、指(趾)端发绀,肢端湿冷,心率、呼吸代偿性增快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患者因外伤、突发腹痛或胸痛后出现失血或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各时期表现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由急诊科医师诊断具体失血病因。需急诊手术时,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协同完成手术。
重症医学科
经急诊科抢救成功的患者,若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应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治疗。致死三联征: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注意给予患者保暖。
对于外伤者,旁人应记录受伤经过,受伤位置等。严重创伤者避免随意搬动,防止出现继发性损伤。
就医前避免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不利于明确诊断。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患者应有了解患者既往病情的家属陪同,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创伤,创伤发生时间及简要过程?
是否出现少尿、口渴、四肢湿冷、躁动或意识不清等症状?
是否有进食刺激性、坚硬食物?
是否突然腹痛?腹痛位置在哪?
是否曾排黑便?
是否有血压下降、心悸?
是否出现尿量减少?
是否有阴道大出血?
病史清单
是否有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
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病史?
是否有异位妊娠史或卵巢囊肿病史?
是否长期应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
是否有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病史?
症状出现后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凝血、血型、血/尿HCG、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乙肝两对半检查、肿瘤标记物等。
影像学检查:胸、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腹部超声、泌尿系超声、妇科超声等。
内镜检查:胃、肠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凝药:华法林、利伐沙班、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抗肝炎病毒药: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结果,可对失血性休克进行诊断。
病史
有严重创伤史。
患者有肝硬化病史,经胃镜检查或CT检查明确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患者出现严重的便血或呕血。
停经史的妇女,突发腹痛,可伴有阴道出血、小腹坠胀。
患有主动脉瘤病史,突发胸痛或腹痛。
长期应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
临床表现
代偿期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脉搏细数、心跳加快、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等表现。
休克期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青紫,四肢厥冷、脉弱、表浅静脉下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表现。
失代偿期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脉搏极弱或无脉、无血压、昏迷、无尿、全身出血倾向,有皮肤黏膜下的淤血点,并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广泛出血,甚至可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辅助检查
一般情况下,主要选择血常规、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进行确诊,可合并有其他以下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失血性休克需要做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血/尿HCG、呕吐物/便潜血、血气分析、肝肾功、血型等检查[5~7]
血常规可帮助了解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变化,对于失血程度及原因提供重要依据。
凝血功能:为失血原因提供依据,并且指导是否应当针对性处理。
血生化可了解电解质(钠、钾、钙、氯等)的变化情况。
血/尿HCG可帮助判断是否妊娠/异位妊娠。
呕吐物/便潜血可直观反应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动脉血气分析可检查患者有无缺氧以及体内酸碱平衡的改变,用于判断是否发生碱中毒及碱中毒的类型。
肝肾功:了解肝肾功能情况,尿素氮升高,提示可能存现急性失血。
血型:对于怀疑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及时完成血型检查,用于输血治疗。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腹部CT、床旁内镜检查、床旁彩超、床旁心电图等。
胸部CT、腹部CT可直接判断创伤及出血部位、主动脉情况等。
床旁内镜检查可判断消化道出血位置及原因。
床旁彩超可帮助判断创伤部位、是否内出血、异位妊娠等情况。
胃镜检查可帮助了解是否有十二指肠溃疡、胃部肿瘤等疾病。
床旁心电图可帮助判断是否继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特殊检查
诊断性腹腔穿刺:当穿刺到不凝血时,表明腹腔内存在活动性出血。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的休克
相似点: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均可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及休克的临床表现。
不同点:根据病因的不同、辅助检查依据不同,失血性休克主要特点为肉眼可见或有证据的急性失血。
其他可导致意识障碍的疾病
相似点:低血糖、脑卒中等均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不同点:低血糖昏迷者高糖治疗后缓解较好,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定位体征,头CT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不伴有持续未能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身体血液灌注,减轻器官损害,尽量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原则: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控制出血[8,10-11]
补充血容量
失血性休克时,快速建立补液通路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几条通路同时补液,甚至进行加压输液。
原则是首先经静脉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如第三代的羟乙基淀粉),其中,快速输入胶体液更容易恢复血管内容量和维持血液流力学的稳定,同时能维持胶体渗透压,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00g/L,不必输血;低于70g/L可输浓缩红细胞。
在休克纠正过程中应重视纠正酸中毒,适时静脉给予碳酸氢钠。
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防止血电解质离子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下降、酸碱平衡难以纠正、细胞水肿和脱水的情况[12~15]
止血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应予以有效止血,以维持血容量稳定、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目标。
对于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在恢复血容量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准备,实施紧急剖腹探查手术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套扎法止血或三腔两囊管进行止血。
对于创伤失血,院前及急诊均应积极进行止血干预。
其他辅助治疗
失血性休克患者不仅应该补充浓缩红细胞,还应当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等。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止血药如凝血酶、垂体后叶素等。
应当在止血与补液的前提下,辅助使用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此稳定血压。
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衰竭,可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常用药物有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素等。
失血性休克往往伴有体温下降,应注意给予患者保暖,并配合一定的升温治疗[9]

预后
治愈情况
失血性休克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经过及时止血和积极液体复苏的患者有治愈可能。
若治疗不够及时,患者幸存后也可能会出现脑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危害性
失血性休克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引起心脏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降低,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中枢神经系统:可显著减少脑部供血,可导致脑功能损伤,早期表现为昏迷或迟钝,后期可表现为无意识觉醒状态,即持续植物状态。
幸存的患者还可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肾功能、肝功能等,均需长期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
戒酒。
日常管理
创伤者、急诊手术后的患者应保持创口清洁、定期换药预防感染。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戒烟戒酒。
患有基础疾病者(如肝炎、肝硬化等),应定期复查,积极控制病情;患有门脉高压、肝癌、卵巢囊肿、主动脉瘤等疾病患者更应当积极治疗。

病情监测
对于动脉瘤、肝癌、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等患者,应注意其腹部症状、面部表情变化。
密切关注呼吸、尿量、神志、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可监测血压、心率和指氧(经皮血氧饱和度)水平。

随诊复查
出院后,器官功能尚未痊愈者,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
遵医嘱按时复查。
复诊的检查项目:腹部彩超、腹部CT、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等。

预防
预防失血性休克的重点在于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癌、异位妊娠、卵巢囊肿、主动脉瘤等患者,要尽早治疗,以免出现破裂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
对于各类肝病患者,应当积极就诊,明确肝病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从而防止肝病发展为肝硬化。
从事危险运动者,应当充分了解自身水平,不尝试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动作。运动时采取有效的运动保护措施。
从事汽车驾驶及其他危险行业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安全规定进行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王建枝,钱睿哲.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志伟, 郑铭, 王天兵. 失血性休克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创伤杂志,2020,36 (10): 944-949. DOI: 10.3760/cma.j.cn501098-20200529-00389

[4]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等.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 (12): 1358-1365.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2.004

[5]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王前,王建中. 临床检验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
丛玉隆.实用检验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
刘凤奎.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
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0]
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1]
陈哲远,韩晓.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及监测救治研究现状.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

[12]
Mandel J, Palevsky PM. Treatment of severe hypovolemia or hypovolemic shock in adult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treatment-of-severe-hypovolemia-or-hypovolemic-shock-in-adults

[13]
Pomerantz WJ. Hypovolemic shock in children: Initi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hypovolemic-shock-in-children-initial-evaluation-and-management.

[14]
Kleinman ME, Chameides L, Schexnayder SM, et al. Part 14: 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 2010; 122:S876.

[15]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press, Geneva, Switzerland, 2016. http://www.who.int/gho/child_health/mortality/causes/en/ (Accessed on September 22, 2016).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