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过敏

2021年1月1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1药物过敏有哪些用药原则

  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2药物过敏有哪些缓解方法

  由于药物反应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 药物 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1.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 药物 围攻,以为总有一种 药物 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 药物 反应。

  2.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 药物 。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 药物 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 药物 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4.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 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癌 药物 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 药物 不能耐受,如患肾病者需慎用重金属 药物 。

  6.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7.凡已发生过敏性药物反应者,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 药物 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复诊时参考。

  8.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把好的药品质量关。

3常见药物过敏

  一、口腔痒且有刺痛感

  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如果有其他更严重的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头昏眼花、呕吐等就更要注意了。

  口腔痒且有刺痛感表明你可能正受到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困扰。

  口腔过敏综合征是对一些生的瓜果蔬菜过敏的常见反应,约20%的花粉热患者曾受到过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困扰。例如,如果对白桦树花粉过敏,那么在进食胡萝卜、芹菜和苹果等果蔬后,则会导致口腔过敏综合征。

  二、头痛和偏头痛

  虽然引起头痛和偏头痛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研究表明,添加剂和食物中的其他化学成分有时也有可能引起头痛和偏头痛。

  经过对100名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3以上的人对味精和食物防腐剂以及胺巧克力和红葡萄酒中就含有胺、色素有反应。

  此前,不少临床医学家假定小麦和奶制品是导致偏头痛的头号“罪犯”,研究人员称,这一结果对这一假定提出了挑战。 

4药物过敏反应几个误区

  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例如对破伤风 抗毒素皮试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绝大多数人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过敏反应。有的患者即便是闻到青霉素的气味也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易被人忽视的是,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诱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人认为只有西药才会引起过敏,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 等。然而,有些中草药亦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 最常见。

  过敏反应发生在用药时或用后不久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少就发生在用药后20余天。

5药物过敏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一)变应性药疹

  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

  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有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⑥除在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预后严重外,余均较好。

  (二)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反应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

  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在未用皮质类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

  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型药疹不常见,据我科不完全统计,1949~1958年的909例药疹中占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药疹中本型占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药疹中本型药疹有23例,占22%。

  由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以上。

  2.短程锑剂皮炎型

  这是50年代我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

  3.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大一月左右。我们曾见2例,在全身红斑形药疹的基础上出现散在分布,不甚规则,显著高出皮面,约3~4cm,直径的蕈样乳头状增殖性肉芽肿,触之相当坚实,主要发生于躯干部。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4.红斑狼疮样反应

  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后,迄今已知道有50多种药物可引起这类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痛、肌痛、多浆膜炎、肺部症状、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肢端发绀和皮疹等。本症与真正的红斑狼疮不同之处在于发热、管型尿、血尿和氮质嗪引起的,在症状消失后,实验室阳性可持续存在数月以至数年。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