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痣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2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皮内痣是痣细胞和痣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的色素痣
主要表现为皮损高出皮肤,外观呈半球形,也有呈乳头瘤样或为带蒂丘疹
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等有关
一般无需治疗,如有美容需要或恶变倾向,可采取手术治疗

定义
皮内痣是痣细胞和痣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的色素痣。
皮内痣是色素痣的一种类型,是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种色素痣。
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或黑痣,是皮肤黑素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
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色素痣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复合痣(又称混合痣)。
根据发生时间,色素痣分为先天性色素痣及获得性色素痣。
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时即可存在,可发生于任何皮肤部位,多为小型(直径<1cm)或中型(直径>1cm),孤立存在,颜色从棕褐色到黑色不等,边界往往如地图样、不规则形;获得性色素痣常发生于2岁以后,占色素痣的绝大部分。

发病情况
皮内痣为色素痣的一种类型,尚无其单独的流行病学研究。
色素痣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时即有,而获得性色素痣一般会在儿童早期发生,青春期快速增加,之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男女发病无显著区别。
色素痣好发于肤色较浅者。

病因
皮内痣为色素痣的一种类型,致病原因、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均基于色素痣。
致病原因
色素痣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等有关。一般认为,遗传在早期起作用,随后紫外线为主的环境因素发挥作用。
遗传因素:家族中可以表现为色素痣高发,特别是在家族性黑色素瘤中更高发,但其遗传模式相当复杂。
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对曝光部位发生的色素痣有诱导作用,而化学物刺激、搔抓或外界创伤、不规范的治疗等可能使色素痣发生损伤。应警惕反复摩擦、外伤、紫外线或化学刺激等可能使色素痣发生恶变。
年龄:获得性色素痣常出现于儿童早期,在20~29岁数量达到最多,随后随年龄增加新发色素痣逐渐减少。
其他:种族、肤色、发色、激素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提示,肤色或发色浅者的色素痣多于肤色或发色深者;受性激素的影响,青春期色素痣会快速增加。

诱发因素
可因日晒(如长期日晒或间断性暴晒)、激素水平改变(如妊娠、艾迪生病)等诱发。

发病机制
普遍认为,色素痣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在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动时,由于偶然异常,黑素细胞发生局部聚集,导致色素痣。

症状
主要症状
皮内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头颈部最为常见。
典型皮内痣皮损高出皮肤,外观呈半球形,大小不等,直径多小于1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规则,也有的呈乳头瘤样或基底有蒂
痣的颜色深浅不一,可为浅棕色或正常肤色。
常有毛发生长,称为毛痣。

其他症状
皮内痣还可见于其他部位,如阴囊、会阴,但这类皮内痣并不常见。
性激素对色素痣刺激作用较强,往往青春期增大、变黑。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建议就医。
如果皮疹的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自觉疼痛或瘙痒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或肿物的?
皮疹或肿物发生的部位有哪些?单侧还是双侧?单发还是多发?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皮疹或肿物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皮疹或肿物有没有发展变化,比如变大、边缘不规则、颜色变化等?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有感染?
近期是否有创伤?
检查清单
皮肤镜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长期日晒或间断性暴晒史。
可有使自身激素水平改变的情况发生,如妊娠、患有艾迪生病等。
可有家族性黑色素瘤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多为半球形、乳头瘤样或带蒂。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下,皮内痣由球状结构组成,还可见苍白色至白色无结构区域,以及细的线条或豆点状血管。
以鹅卵石状模式为典型特征。
病理检查
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痣细胞位置不同,细胞特点也不同。
位于真皮上部的痣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黑素颗粒,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染色深,细胞内通常含色素颗粒。
位于真皮下部的痣细胞,胞质内常无黑素颗粒,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染色浅,细胞内常不含色素颗粒。

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色素增多性皮损。
不同点:黑色素瘤皮损不对称、边界不规则、色素分布不均匀、皮损直径>6毫米。病理检查示黑素细胞发生间变或异型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深染,固缩和细胞形态大小不一。
蓝痣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高出于皮肤的色素增多性皮损,均源于真皮黑素细胞。
不同点
普通型蓝痣:好发于上肢和面部,为直径2~6毫米的蓝色或蓝黑色结节,病理检查示真皮深层与表皮平行的树枝状及梭形黑素细胞,含大量黑素颗粒。
细胞型蓝痣:好发于臀部和骶尾部,为蓝色或蓝黑色较大结节,病理检查示真皮中部较大的梭形细胞,密集排列成细胞岛。
皮肤纤维瘤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高出于皮肤的色素增多性皮损。
不同点
皮肤纤维瘤常继发于外伤、蚊虫叮咬等,为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所致,典型皮损为圆形或卵圆形坚实结节,颜色棕红、黄褐致黑褐色不等。轻捏皮损时,常有肿瘤部分下陷(即酒窝征)。
病理检查:真皮结节状增生为特征,以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为主,交织排列呈短束状。

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有恶变倾向者应及早切除,同时行病理检查。
手术治疗
若出现恶变症状或体征,如痣的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肿胀、溃疡、糜烂、出血等,应手术切除,同时行病理检查。
位于面部有碍美观时,如患者要求治疗,可考虑手术切除。

非手术治疗
因为皮内痣位置较深,冷冻、激光等非手术治疗往往不彻底,易复发,且易产生瘢痕,故皮内痣不适合采用冷冻、激光等非手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一般不需要治疗。

危害性
皮内痣一般无活跃痣细胞,很少发生恶变。
发生于面部者,可能会影响美观。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无特殊饮食调摄,注意饮食均衡即可。
生活管理
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色素痣。
避免自行处置色素痣,如用指甲、刀具刮擦色素痣或尝试用腐蚀剂去除色素痣。
注意监测色素痣的变化,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预防
色素痣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痣的损伤和癌变。
避免长时间的日晒,减少晒伤、间断性暴晒机会。
避免外伤、冻伤、化学烧伤及反复摩擦等。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石远凯.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五)[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5]
陈立勇,陈柳青,陈红英. 不同病理亚型黑素细胞痣皮肤镜特征探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34(08):888-893.

[6]
林文韬,杨天荣,张恒术. 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在面部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11):703-706.

[7]
刘鑫蕊. 1316例不同部位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与病理分析[D]. 大连医科大学,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