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腭口线虫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2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皮肤腭口线虫病是由于人进食未煮熟的含有棘腭口线虫幼虫的鱼、蛙、蛇等中间宿主,幼虫可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人饮用了被污染的生水也能致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躯干突然出现游走性炎性包块。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别名
皮肤颌口虫病、棘腭口线虫病

临床症状
四肢及躯干突然出现游走性炎性包块。

危害
可影响美观,严重者可侵犯眼、脑等重要脏器。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依据流行地区有生食淡水鱼、蛙或蛇的历史,四肢及躯干突然出现游走性炎性包块等表现,结合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多采用药物治疗、冰冻治疗及手术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鱼肉,不饮用不洁生水。

病因
流行病学
东南亚和日本多见,我国粤、闽、浙等地也可见到。

病因
本病因感染棘腭口线虫的幼虫而引起。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皮损分布以腹部、背、四肢、头面部多见。幼虫侵入皮肤1~2天,初起为蚕豆大小,圆形质硬结节或肿块,淡红至鲜红色,游走性,表现为匐行疹,自觉疼痛与灼痒。持续1~4周肿块消失。全身症状可伴发热、不适,如先后侵犯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肺、脑、眼等则产生相应症状与体征。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生食淡水鱼、蛙、蛇或饮用生水史。
2.临床表现
皮损分布以腹部、背、四肢、头面部多见。幼虫侵入皮肤1~2天,初起为蚕豆大小,圆形质硬结节或肿块,淡红至鲜红色,游走性,表现为匐行疹,自觉疼痛与灼痒。持续1~4周肿块消失。全身症状可伴发热、不适,如先后侵犯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肺、脑、眼等则产生相应症状与体征。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组织病理:皮下组织可检出蚴虫,其周有嗜酸性细胞浸润。

治疗
治疗方针
多采用药物治疗、冰冻治疗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可应用噻苯咪唑治疗。

手术治疗
可手术摘除。

其他治疗
损害不深可冷冻治疗。

预后情况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定期开窗通风。
2.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3.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鱼肉类,不饮用不洁生水。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