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6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NDS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行发育畸形,指由胚胎上皮遗留引起的鼻部皮样囊肿。有的具有瘘管穿通表面,称为先天性鼻部瘘管。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症状
位于鼻部正中线上的针尖样小孔或(和)类圆形肿块,局部可反复感染,甚至可能引起高热、抽搐等颅内感染症状。

危害
囊肿逐渐生长影响鼻部外形,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甚至颅内感染。

检查
体格检查、CT、MRI检查。

诊断
根据出生后既有鼻部小孔或肿块,局部可反复感染等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切除囊壁及瘘管。

治愈性
较小囊肿及瘘管可彻底切除。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给予高营养、高蛋白、清淡饮食。

病因
流行病学
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 1/20000~0 000。约占全身皮样囊肿的1%~3%

病因
胚胎发育过程中,包围脑膜憩室闭合不全即导致中线处的不完全关闭而致 NDSC的发生。其膨大部分为皮样囊肿,有窦口与外界相通者称为中线瘘管,无窦口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囊肿。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新生儿出生以后或在婴儿期可发现鼻背中线任意部位有小肿物,可缓慢变大、鼻梁增宽,大者明显膨隆,眶距增大。如囊肿位于鼻中隔内,可使鼻中隔呈弧形膨隆。如有瘘管,则瘘管口常在眉间、鼻尖或鼻梁正中线上,可挤出皮脂样物。有的瘘管很小,仅呈一小凹状,或其附近有黑毛长出,使其不易察觉。有的瘘管口可开向鼻腔内,使其更不易发现。皮脂样囊肿或瘘管深达鼻咽或颅底者,颇似深部的肿瘤表现。如有蜂窝织炎或骨髓炎等发生,则有发热等症状。

诊断依据
1.出生后即发现鼻正中线针尖样小孔,或鼻背正中处类圆形肿块。
2.MRI和 (或)CT检查示鼻正中线上任意位置的软组织肿块影。
3.鼻腔肿块可能与中枢系统相通,排除颅内来源肿瘤后可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早期手术切除。肿块较小,宜早期手术。如较大,位置较深,应酌情延期手术。如有感染应控制感染,炎症消除后施行手术。

手术治疗
由于病变可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生长影响局部结构的发育,体积逐渐增大造成压迫性骨质吸收和(或)发生颅内、外感染,因此发现后即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可采用单纯鼻外径路切除,如果病变与鼻腔或颅底相连,通常选择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

预后情况
轻型早期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严重患者预后欠佳。

护理
日常护理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给予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避免激动,学会调节情绪。
3.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或停用药物。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多饮水,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清淡的食物,勿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入新鲜蔬菜及水果。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