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21年5月5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保健

  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外感发热患者宜多饮水;多吃莲藕、西瓜或用梨皮、鲜茅根、鲜芦根、荷叶等煎汤当茶饮。爱喝汤的病人可以再煲汤时候适量加些花旗参可以提高免疫力与抗击癌细胞,也可以适量放一些三七粉能够预防血小板减少造成大量出血。

  尤其是进行化疗期间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因为体液偏酸造成的,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造成了破坏,改变体液的酸化,恢复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肥甘烟酒等。同时,在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

2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再障患者的致病因素

  1、射线

  各种电离照射、X射线、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细胞,将会影响有重要生物作用的大分子,破坏DNA和蛋白质,所有细胞都可能被电离辐射破坏。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系最为敏感,其次是粒细胞,再次为巨核细胞系。

  2、药物及化学物质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因素之一,但药物诱发再障的真正发病率暂时难以确定。药物与再障的关系报道最多的是氯霉素,其次是保泰松。

  3、病毒感染

  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均有损害骨髓造血,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造血受抑的报道。

  4、严重营养不良

  神经性厌食或是长时间饥饿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有关,多是指长期性的严重营养不良,也多见于一些由于某些疾病而无法进食的病人,而长期的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减少,进而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3预防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9个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

  (2)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食用油炸食品或啃质硬的水果等,以免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

  (3)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

  (4)注意小便颜色。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5)对于口腔出血,首先用软纸轻轻蘸去血迹,然后用清水漱口,找准出血点止血。牙龈止血可用止血环酸注射液加两倍量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或者用止血环酸与云南白药调和,牙龈外敷。另外,明胶海绵局部贴敷,可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多用于出血不止者。

  (6)观察再障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给予对症和止血处理。

  (7)对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可适当输注血小板,全身应用止血药如酚磺乙胺、维生素K,口服卡巴克络、云南白药等止血。

  (8)发生胃肠道大出血或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用物,协助抢救。

  (9)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注意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以防止感染,高热大汗者及时更衣,避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4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

  1.出血: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并发症,表现为皮肤淤点和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在年轻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和不规则阴道出血,严重内脏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出血少见,且多在病程晚期,患者出现严重鼻出血,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常是致命性颅内出血先兆表现,临床要充分予以注意。

  2.贫血:红细胞减少所致贫血常为逐渐发生,患者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较缓慢,多为每周降低10g/L左右,少数患者因对贫血适应能力较强,症状可较轻与贫血严重时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3.感染:白细胞减少所致感染为再障最常见并发症,轻者可以有持续发热,体重下降,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此时因血细胞低使炎症不能局限,常缺乏局部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感染多加重出血而导致死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除出现感染,内脏出血外,慢性型病例,由于长期贫血,晚期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如输血过多,达10000毫升以上者,可发生血色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

  (一)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 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比例小于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于0.5×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109/L。

  (二)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三)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骨髓超微结构

  慢性再障红系显示明显病态造血,幼稚红细胞膜呈菊花样改变,细胞质有较多空泡,核膜间腔扩张,异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占90%左右,上述改变在急性再障少见。

  2.造血祖细胞培养

  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BFU-E,CFU-E)及巨核系祖细胞(CFU-Meg)均减少,急性再障成纤维祖细胞(CFU-F)亦减少,慢性再障半数正常,半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LP) 再障中性粒细胞生成存在质的异常,致骨髓及外周血N-ALP显著增高,病情改善后N-ALP可恢复正常。

  3.造血生长因子(HGF)

  急性再障无明显增高,慢性再障血清粒细胞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M-CSF)增加,患者尿及血浆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增高,可达正常的500~1000倍,铁代谢,血清铁结合蛋白饱和度增加,血浆59Fe清除时间延长,骨髓对59Fe摄入减少,红系转铁蛋白摄入量低于正常,铁掺入循环红细胞量也减少,患者因常需输血(每400ml红细胞含铁200~250mg)故铁摄入量增加,而排铁无相应增加,24h尿铁仅1mg,致血清铁,骨髓细胞内外铁,肝脾等脏器储存铁均增加。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

  急性再障因骨髓严重受损,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利用较少,可轻度增高,慢性再障可能由于血红素生化合成障碍致FEP明显增加。

  5.红细胞膜变异

  红细胞膜蛋白组分电泳分析显示再障带4.2蛋白减少,带5及4.1蛋白明显增多,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与变形性有关。

  6.红细胞生存期及其破坏部位

  用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慢性再障红细胞外表半生存时间,缩短者占61%,脾定位指数增高者占48%,脾死亡指数增高者占26%,对选择脾切除和估计疗效有重要意义。

  7.免疫功能

  急性再障SK-SD及OT试验反应均显著减低,慢性再障轻度减低,急性再障T细胞绝对值明显减低,早期及成熟B细胞数明显减低,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转化率减低,对PHA转化反应偏低,3H-TdR掺入明显减低,说明急性再障T及B细胞都严重受累,提示全能造血干细胞受损,慢性再障T细胞数正常,早期及成熟B细胞数减低,淋巴细胞对ConA及PHA刺激转化反应率增高,3H-TdR掺入轻度减低,说明慢性再障主要是B细胞受累,损害主要在髓系祖细胞阶段。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