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13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有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疲乏等,部分可出现发热、黄疸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无特效抗病毒药,以休息、补充营养、保护肝脏等为主,同时还需注意隔离

定义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疲乏等,部分可出现发热、黄疸(皮肤眼白变黄),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甲型肝炎有自愈倾向,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流行病学
甲型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在中国,全年都可出现散发病例,如果有食物、水源污染,可能导致暴发流行。
中国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青年。
发病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不易再次感染,但有的人病情会有反复。

分型
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急性黄疸型:除了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还会出现皮肤眼白变黄。
急性无黄疸型: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为主,没有皮肤眼白变黄。
亚临床型:较多见的类型,症状比较轻,没有皮肤眼白变黄。
隐性感染:大多为儿童,一般没有症状或体征,血生化没有明显异常。
急性肝衰竭:极少见,但病情危重,年龄越大,病死的风险越高。
甲型肝炎复发:少数可复发,大多出现在首次发病后4~15周。

病因
致病原因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作为一种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有明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染源
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人、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染性在潜伏后期和出现皮肤眼白变黄前几日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即病毒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和水,人食入后经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玩具或手被污染,也可经口感染。性行为中的传播也可能与消化道传播有关。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造成传播,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方式。
极少数可以通过污染的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甲型肝炎病毒,但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中国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青年。
以下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在甲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工作、旅行的人。
与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比如共同居住者、性伴侣等。
无法获得干净水源的人。

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在特定的细胞内复制,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
病毒损伤肝细胞的机制还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可能会损伤肝细胞。

症状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14~28天,最多50天,平均30天。感染后不一定都会出现明显症状,年轻越小,症状也相对越轻。
急性黄疸型肝炎
发病可分为三个阶段。
黄疸前期
在发病初期,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发热。
全身乏力。
食欲缺乏。
厌油。
恶心。
呕吐。
可伴有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
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
部分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少数可以出现关节痛、皮疹、荨麻疹等。
以上症状可持续3~7天。
黄疸期
随后可能会有所好转,发热减退,并出现皮肤眼白变黄及其他症状。
尿色继续加深。
皮肤眼白变黄,并在2周内达到高峰。
部分可出现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
以上症状可持续2~6周。
恢复期
进入恢复期,尿液、皮肤、眼白的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需要1~2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亚临床型黄疸
症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初期症状相似或者更轻,无皮肤眼白变黄。
隐性感染
多见于儿童,一般无症状和体征。
急性肝衰竭
初期为非特异性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意识障碍、呼气有烂苹果味,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等。
甲型肝炎复发
少数病情会有反复,一般出现在首次发作后4~15周,但相应症状较轻,不会转为慢性。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右上腹疼痛、腹胀、皮肤眼白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确诊后转至感染科治疗。
感染科
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亦可直接就诊于感染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可能需要做全身体格检查、腹部彩超、腹部CT检查,故应穿着宽松,避免穿含金属材质的衣服,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提前告知医生。
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乏力?
是否有恶心、呕吐?是否厌食油腻?
是否有黄疸,如皮肤、巩膜发黄或小便发黄等?
刷牙时是否会有牙龈出血?皮肤上是否有小出血点?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接触过出现类似症状患者?如共同进餐?
是否进食过不洁的食物,或喝过不洁的水?
是否去过甲肝疫区?
是否接种过甲肝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护肝退黄药物: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地区工作、生活,或曾去旅行。
密切接触过患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人。
进食过不洁饮食。
临床表现
症状
有发热、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尿液、皮肤、眼白等发黄,颜色可逐渐加深。
体征
腹部触诊可了解肝、脾是否出现肿大,大致判断是否受到损伤。
大多会出现肝肿大,触摸时可有疼痛,部分可出现脾肿大。
恢复期肝、脾可逐渐回缩至正常。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查血液中某些酶类、特定物质的水平,可以判断肝脏功能情况。
检查需要采集静脉血,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再进食,可少量饮水。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会出现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尿常规检查
检查尿胆原、尿胆红素水平,可以辅助判断肝脏受损的情况,帮助判断疾病所处的时期。
尿常规检查需要取排尿过程中中间段的尿液。
早期尿胆原增加,出现皮肤眼白变黄时尿胆红素、尿胆原都增加。
血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包括检测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
需要取静脉血进行检查,不受饮食等影响。
甲型肝炎病毒IgM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阳性说明近期存在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IgG出现时间较晚,并持续很长时间,阳性结果说明曾经有过感染;如果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也可作为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
甲型肝炎病毒RNA检测
可以检测粪便、水源、食物、血制品等。
阳性结果说明存在甲型肝炎病毒,如果样本来自于人体,可以作为确诊依据。

鉴别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炎,如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进行区别。急性黄疸型肝炎还需要与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进行区别。
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炎
相同点:都可能会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皮肤眼白变黄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
不同点: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可呈阳性,特别是IgM阳性,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可能会有重叠发病的可能。
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相同点:都可能会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
不同点:甲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有明确的不洁饮食或接触经历。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IgM可呈阳性,可以作为与鉴别的依据。

治疗
甲型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效药物控制病毒感染,治疗主要是减轻或控制症状及炎症发展。另外还需要注意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等一般治疗,并进行必要的隔离、监测。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发热、乏力、皮肤眼白变黄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卧床休息,避免活动。
病情逐渐好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逐渐恢复活动。
补充营养
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营养情况适当掌握,避免进食过多加重肝脏负担。
补充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杂粮、豆类、瘦肉、蔬菜、水果等,禁止饮酒。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饮食需要避免油腻,不要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蛋糕、培根等。
不能进食者,可采用肠外营养,供给足够的葡萄糖、盐、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隔离、监测
急性期有一定传染性,需要适当隔离,减少与他人的直接接触。陪护者在密切接触后需要认真洗手。
疾病治愈前,不可从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工作。
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本病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一般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
可以遵医嘱服用保肝退黄的药物进行支持治疗,如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双环醇、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较重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严重恶心、呕吐、黄疸上升较快者),可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或甘草酸二铵,同时补充足量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
急性重型肝炎:还可以使用人工肝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考虑肝移植。
急性淤疸型肝炎: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中药治疗需要中医师辨证论治,使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四苓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部分可能会有症状反复出现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最终都可痊愈,一般在3个月内。虽然如此,依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病死率约为0.01%。
甲型病毒性肝炎不会转为慢性感染。
甲型病毒性肝炎痊愈后,人体免疫可维持很长时间,甚至持续终身。

危害性
甲型病毒性肝炎发展为急性重症肝炎的概率很小,但如果有慢性肝病或免疫缺陷,发生肝衰竭的风险增高。发展为肝衰竭可能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可能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等。

日常
日常生活
生活习惯
乏力、发热时最好卧床休息,等身体逐渐恢复后再下床活动。
出现皮肤瘙痒时,不要用力搔抓皮肤,以防感染。
可以用清水清洗皮肤,不要用力揉搓皮肤,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洗剂。
被粪便、血液等污染的衣物,应当单独清洗,可以加漂白剂等浸泡30分钟。
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药物代谢多需要经过肝脏,因此切勿自行服用其它药物,或者改变用药剂量。
隔离
从发病起进行隔离,一般不少于3周。
家人不与甲型病毒性肝炎者密切接触,不共用剃须刀、指甲钳等用品。
避免与孕妇、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紧密接触。
复查
治愈后半年至1年内还需要复诊,了解肝功能情况。
饮食
少食多餐。
多吃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肉粥、鸡蛋羹、牛奶藕粉等)和新鲜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摄入,如辣椒、咖喱、生蒜、生姜、肥肉、炸物等。

预防
隔离
发病期间按照要求隔离,不可从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防止传染给其他人。
饮食
餐前便后洗手,避免饮用纯净度不明的水,不吃卫生情况不明或未完全烹饪熟的食物。对一些自身易携带病原体的食物,如毛蚶、螺蛳、螃蟹等,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公用餐具进行消毒,最好实行分餐制。
疫苗
可以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进行预防,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和成年易感者,一般在儿童时期常规接种,但成人体内若无抗甲肝病毒抗体,也可补种疫苗预防甲肝。
推荐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的人群有:即将前往甲肝高发区的人、食品工作者、医务人员、因职业性质接触甲肝病毒的人(如实验室研究人员)。
运动与休息
适度运动,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提高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李兰娟,王宇明. 感染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7]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8]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