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壁疝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26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指疝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 肠腔并未完全梗阻的疝
早期无典型症状,可有腹部或腹股沟区肿块、脓肿
常由腹壁缺损、腹内压突然增大等引起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定义
肠壁疝是指疝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而肠系膜及系膜侧肠壁未嵌入,肠腔并未完全梗阻的疝。
又称Richter疝、肠管壁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嵌顿性疝。
嵌顿性疝是指腹内压骤然升高,疝内容物大量突出并被卡住而不能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者。
肠壁疝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就诊晚、延迟手术,引起死亡。

分型
依据改进的Scarpa分型,根据肠壁嵌入部分的多少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指肠壁嵌入部分小于肠壁周径的1/3,并且没有发生肠梗阻。
Ⅱ型:指肠壁嵌入部分介于肠壁周径的1/3到2/3,可能存在不完全性肠梗阻。
Ⅲ型:指肠壁嵌入部分大于肠壁周径的2/3,存在典型的完全性肠梗阻。

发病情况
肠壁疝发病率较低,占腹外疝第七位,占绞窄性疝的10%。
此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腹壁缺损、腹内压突然增高等因素可造成肠壁疝。
腹壁缺损
小而周边组织坚韧的腹壁缺损是肠壁疝形成必要条件。
发生部位(即疝环部位)
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股环(36%~88%) ,其次是内环(12%~36%)。
其他少见的如腹壁创伤缺损、脐部、 闭孔、食管裂孔。
腹壁戳孔也是肠壁疝的好发部位,发生率为0.2%~3.5%。
由于营养状况差、创伤、手术、怀孕或者先天性因素等,使腹壁周围结构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形成腹壁缺损,在受到腹内压增高的影响后,肠壁更容易被挤入疝囊内。
腹内压突然增高
肠壁疝最常见原因是腹内压突然增高。
在咳嗽、排便、突然用力等情况下可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
腹内压增高,可以使肠壁的一部分经过疝环进入疝囊。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为肠壁疝的诱发因素,会导致其发作或加重。
突然用力或者用力咳嗽、排便等,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诱发肠壁疝。
营养状况差、腹部创伤、腹腔镜手术、怀孕或者先天性因素等,导致腹壁缺损,诱发肠壁疝。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会增加肠壁疝的发病风险,属于本病的高危因素。
女性,年龄在60~70岁。
营养状况较差。
体型消瘦。
多次生育史。

发病机制
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腹内压增高,将部分肠壁挤入肠壁周围的腹壁缺损处。
在压力作用下,被挤入的肠管组织无法自行恢复到正常位置。
引起肠壁血供障碍,导致肠壁组织发生穿孔或坏死。
最终导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

症状
肠壁疝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好发于老年人,机体反应较差,绝大多数是因为并发症而就诊。
主要症状
腹部或腹股沟区出现肿块、脓肿
腹部或腹股沟区可出现肿块。多数为首次出现、不能自行消失,少数为反复出现、可自行消失。
肿块可发展为脓肿等,出现肿块处疼痛、发热等症状。
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可有排气排便减少。
肠坏死、肠穿孔、肠外瘘症状
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肠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肠壁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肠袢坏死、穿孔,继发肠瘘,还可能会继发感染,引起腹膜炎等。
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腹痛,并伴明显腹膜刺激三联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及肠鸣音消失,也可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
腹膜炎症状
由于疝囊及疝内容物经肠壁薄弱区反复摩擦,肠壁坏死或穿孔后内容物流出,导致腹膜炎的发生。
或梗阻时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渗入腹腔,发生细菌移位,会导致腹膜炎的发生。
主要症状为持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全身出现中毒性反应。
腹痛常为持续性剧痛,咳嗽或变动姿势时加重,因此不愿意改变姿势、害怕医生按压腹部。
感染性休克症状
当肠壁坏死或穿孔后,内容物流出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
主要症状有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脉搏加快、发热、意识不清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外科
当腹部或腹股沟区出现肿块、脓肿,或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肛门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普外科就医。
急诊科
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高热、意识不清等危急症状时,建议立即就诊于急诊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不要进食,不要运动,保持舒服姿势。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腹部、腹股沟区是否有肿块、脓肿?
是否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是否有肛门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
是否有发热、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意识不清?
病史清单
是否曾有突然用力或者用力咳嗽、排便?
是否曾有腹部创伤、腹腔镜手术、先天性腹壁缺损等?
是否营养状况差、体型消瘦?
怀孕生产几次?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呕吐物检查、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腹部X线平片、CT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曾有突然用力或者用力咳嗽、排便。
曾有腹部创伤、腹腔镜手术、先天性腹壁缺损等。
营养状况差、体型消瘦。
多次生育史。
临床表现
腹部或腹股沟区出现肿块、脓肿等症状。
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腹胀等,可有排便排气减少。
突发性腹痛,并伴明显腹膜刺激三联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及肠鸣音消失、腹泻、便血等。情况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引起全身出现中毒性反应。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
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肠坏死引起的感染、出血(贫血)等情况。
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呕吐物检查、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肠坏死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如果结果显示有潜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
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通过对血液、肠瘘液进行病原体培养,可以明确有无病原体感染和感染的具体类型。
药敏试验可测定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壁疝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腹壁的结构及腹内肠管梗阻、腹腔积液情况,而且可通过回声的改变及血流信号确定嵌顿肠壁的活力。
腹部X线平片
主要用于判断有无肠梗阻。
X线片检查提示存在固定的充气肠曲,腹腔内多发液气平面,提示有肠梗阻。
检查前,检查部位不要戴任何金属饰品。
CT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有无肠梗阻及肠梗阻的程度,也有助于发现隐蔽于腹内的肠壁疝(如闭孔疝)。
CT检查提示肠管扩张,可见液气平面,异常孔、裂内有肠管进入影。
检查前,检查部位不要戴任何金属饰品。

鉴别诊断
肠壁疝需与粘连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等一些急腹症进行鉴别。
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等临床症状。
不同点
粘连性肠梗阻常有阵发性腹痛和排气排便停止。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相似点:都可能有腹痛等表现。
不同点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长期消化道溃疡病史。
X线一般表现为膈下游离气体,不会出现气液平面。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
相似点:都可能有腹痛等表现。
不同点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一般有胆囊结石病史。
X线可有高密度钙化灶。
B超可显示胆囊内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防止嵌顿的肠道发生坏死、穿孔。
治疗原则:疑似肠壁疝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可辅以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肠壁疝可能会引起肠坏死、穿孔,甚至发生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因此应争取及时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
根据肠管类型及坏死、穿孔的大小处理。
小肠壁坏死
如果小肠嵌顿坏死,一般行修补术或局部肠段切除肠吻合。
结肠壁坏死
特别是左半结肠坏死,一般予以修补后暂时地将肠管外置于腹壁外面。
待肠管恢复了活性就可以将肠管回纳进腹腔。
如果肠管继续坏死,无法恢复活性,就需要行肠切除手术。
如果肠壁穿孔较大,局部肠段切除吻合,近侧造口或双腔造口,以保证良好愈合。
腹腔镜手术
可以明确腹腔内肠道情况,有助于确诊。
情况较好的肠壁疝,可直接借助腹腔镜修补,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有利于恢复。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减少胃肠液的分泌、营养支持和应用抗生素。
禁食、胃肠减压
主要采用禁食和鼻胃管持续低压吸引的方法。
鼻胃管持续低压吸引可吸出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液体。
能够减少肠道积气、积液,缓解腹胀,减轻肠壁水肿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补液
先使用平衡盐补液补充血容量。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电解质、酸碱液补充量。
减少胃肠液的分泌
常用用生长抑素减少胃肠液的分泌量,可缓解胃肠道的膨胀。
对该药过敏、妊娠、哺乳期妇女等患者禁用。
营养支持
常用药物: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可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不良反应。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性脑病、氨基酸代谢障碍者禁用该药。
应用抗生素
术前及术后使用,对于防治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的至关重要。
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待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需按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减少或增加服用药物次数,避免影响药效。

预后
治愈情况
一般不能自愈。
若早期发现并尽早手术治疗,可以防止肠坏死、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可完全治愈,不影响寿命及生活质量。

危害性
肠壁疝嵌顿后可不引起肠道通过障碍,常因没有肠梗阻症状而延误诊治。
未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穿孔、肠瘘、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其中绞窄率及病死率较高,35%发生肠坏死,15%合并穿孔。
大量肠坏死切除后,生活质量也将受到明显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术后应按照医嘱进行禁水、禁食,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后可适量进食流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果汁等。
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预防肠壁疝再次出现。
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三餐规律,切勿暴饮暴食。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橙子)、蔬菜,促进修复。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
生活管理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需要注意不要做举重等突然用力的运动。
避免便秘的发生,或长时间用力进行排便。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意识不清等症状,如果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注意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

随诊复查
肠壁疝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主要复查项目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体格检查。

预防
本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但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可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定期体检
每年参加一次常规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增加食品种类,正常三餐,低盐低脂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的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负重过大、剧烈动作等。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养成合理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或长时间用力排便。

参考文献

[1]
尹卫民,仇毓东,夏鑫. 国内Richter疝诊治的系统评价[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9):579-582.

[2]
任光学,张建华,李锐,等. Richter疝的诊断及治疗[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6,10(02):65-66.

[3]
张瑞军,金红旭. 2017世界急诊外科学会复杂腹壁疝的急诊修复指南解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4):352-354.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