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汗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22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通常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维持一定的体温,通过蒸发汗水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当身体产生的汗水多于保持凉爽所需的汗水时,就可以成为多汗。其原因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家长需要加以重视,以免延误病情。

常见疾病
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原因
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如炎热、衣被过多、活动、刺激性食物、紧张、恐惧等。
二、病理性
1.营养缺乏和代谢性疾病:如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Ⅱ~Ⅲ度、维生素D缺乏症、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等。
2.感染性疾病: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脊髓灰质炎前驱期、肺炎、结核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布氏杆菌病、伤寒、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
3.风湿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期、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疾病:如疼痛、脑损伤、脊髓损伤、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5.药物和中毒:如毛果芸香碱类、解热镇痛药、抗组胺类、麻黄碱、铅、砷、无机磷以及有机磷中毒等均可引起多汗。

其他原因
血管舒缩障碍所致晕厥、心力衰竭、嗜铬细胞瘤、神经细胞瘤、间脑综合征等。

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患儿有无出汗、了解出汗时的表现、出汗的部位,是否存在诱因,是否有可疑的全身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
1.生化检查:包括血糖、钾、钠、氯、钙、磷、血脂及肝功能等检查。
2.内分泌激素和自身抗体的检查:如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性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的测定、垂体激素的测定常可提示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多汗。

影像学检查
1.肌电图检查:常用于判断神经因素引起的多汗症。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下丘脑综合征的病因;甲状腺彩色多普勒显示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弥散性肿大,血流增加;肾上腺CT平扫及增强可显示嗜铬细胞瘤,131I-间碘苄胍(MIBG)闪烁扫描可显示小的、多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其他检查
1.淀粉碘测试:将碘溶液施加到出汗区域,然后将淀粉撒在该区域上。深蓝色或紫色表示汗液过多的区域。
2.纸张测试:在发生过度出汗的区域放置特殊类型的纸张。将汗液吸收到纸张中,然后将纸张称重。纸的重量显示吸收的汗液量。
3.体温调节发汗实验法:通过加强周围环境温度产生最大发汗效应,依据体表pH指示剂变色程度判断发汗范围。

诊断
诊断原则
小儿多汗症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与出汗相关的检查结果诊断,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可以明确多汗的原因。

鉴别诊断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是神经精神症状,多汗、夜惊、夜啼、易激惹;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之后患儿在神经精神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骨骼的变化,往往发生在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血生化检测和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临床表现,如怕热、多汗、易于激动、舌及双手伸直时出现细震颤、心跳过快,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常有腹泻。还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突眼,患儿向下看时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转,向上看时额部不能皱起,两眼看近物时眼球向内侧聚合能力差。基础代谢率测定、甲状腺摄碘131试验等。
3.肢端肥大症:患儿可有皮肤粗厚,汗腺分泌亢进引起多汗,嘴唇肥厚,额部皮肤肥厚,鼻增宽,舌增大,下颌突出,牙齿稀疏,语言迟钝,指趾粗短,掌跖肥厚等特殊外观。患儿自身可有头痛、视物模糊、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血清检查中可发现生长素增高辅助诊断。

就医
以下情况,需拨打120或立即去急诊
1.出现寒战高热表现;
2.身体存在剧烈疼痛;
3.排尿完全停止或明显减少,伴有严重腹痛;
4.小儿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全身或局部症状。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任何非环境、活动、饮食等生理因素引起的多汗,均应前往医院皮肤科查明原因。

家庭处理建议
1.及时擦干身体;
2.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环境适宜时避免穿着过厚的衣物;
4.及时补充水分;
5.出汗后更换干净的衣物;
6.出汗时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
7.观察小儿除多汗有无其他症状。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