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焦虑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2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儿童焦虑症是在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发生的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性焦虑、惊恐发作。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儿科、儿童保健科

别名
焦虑障碍

临床症状
情绪上表现烦躁、哭泣或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行为上表现胆小、惶恐不安。食欲缺乏、胃肠功能紊乱、时有呕吐、腹泻,入睡困难、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

危害
情感敏感、心理障碍,影响社交和学习。

检查
血常规、精神科检查、生长激素水平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诊断
可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起病形式、病程和患儿的情绪体验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首先了解并消除引起焦虑症的原因,改善家庭与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的适应过程与环境,减轻患儿压力,增强自信。

治愈性
预后大多良好,主要依赖于患儿家庭环境及患儿自身调节能力。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病因
病因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诊断依据
焦虑症可根据临床特点、起病形式、病程和患儿的情绪体验作出诊断。1.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DSM-Ⅳ)中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一段时间的极度害怕或不舒服,有以下4种以上症状突然发生,并在10分钟内达到顶峰。(1)心悸或心率加快。(2)出汗。(3)颤抖。(4)觉得气促或胸闷。(5)窒息感。(6)胸痛或不舒服。(7)恶心或腹部不适。(8)感到头晕、站不稳、头重脚轻或晕到。(9)环境解体(非现实感)或人格解体(感到并非自己)。(10)害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11)害怕即将死亡。(12)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13)寒颤或潮热。2.广泛性焦虑症的DSM-Ⅳ诊断标准(1)至少在6个月以上的多数日子里,对不少事件和活动呈现过分的焦虑和担心。(2)发现难以控制住自己不去担心。(3)这种焦虑和担心都伴有以下6种症状的1项以上: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容易疲倦、思想难以集中或头脑一下子变得空白、激惹、肌肉紧张、睡眠障碍。(4)这种焦虑和担心不仅限于某种精神障碍上。(5)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如药物)或一般躯体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也排除心境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可能。

治疗
治疗方针
可通过松弛治疗、游戏疗法、音乐疗法治疗患儿;对于严重焦虑症的患儿,应予抗焦虑药物或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治疗,首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应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如应用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以及抗抑郁药如多虑平、西酞普兰、舍曲林等。

其他治疗
1.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解除诱发焦虑症的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2.采用支持、认知的心理治疗,一般对大于10岁的儿童用认知治疗效果明显。认知治疗包括重现自我、榜样、暴露、角色扮演、放松训练和认知增强训练。3.家庭辅导治疗,为父母提供咨询,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父母积极配合治疗。4.生物反馈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治疗紧张和焦虑不安。

预后情况
预后情况大多良好,主要依赖于患儿家庭环境及患儿自身调节能力。

护理
日常护理
1.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患儿诉说,不与患儿争论,减轻患儿的焦虑、恐惧。2.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帮助患儿树立信心,让患儿渐渐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3.家庭气氛和睦,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