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11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或黑褐色斑块、有的成洞,有探痛或温度刺激后疼痛等
发病因素包括微生物(牙菌斑)、碳水化合物(食物)和宿主(牙齿)等
未形成牙洞时,可以通过口腔清洁和药物控制,有牙洞后需要进行牙体充填修复

定义
龋,俗称虫牙、蛀牙,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较轻时,仅是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黑褐色斑块,不会出现疼痛,但随着牙齿破坏程度的加深,可能导致牙齿敏感,尤其在冷刺激时疼痛,龋应尽早进行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白垩色斑块会发展成龋洞,进一步发展诱发牙髓炎,龋洞深入牙髓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导致严重的疼痛和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是对牙齿最好的保护。

流行病学
龋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显示我国人群患病率达38.5%~98.0%。
世界卫生组织将龋和牙周病,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儿童龋齿高发,其牙釉质矿化程度较低,且儿童喜食甜食,牙齿清洁不到位。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病率为71.9%。
喜食甜食、喝含糖饮料、餐后不及时清洁口腔、唾液分泌不足、一些影响唾液分泌的全身性疾病和药物使用(治疗方法)等均会增加患病可能。

分型
按照牙齿破坏程度分类
临床上一般以此种方式进行分类。
浅龋:损坏限于牙釉质,无症状。
中龋:有龋洞,损坏到达牙本质浅层,牙齿敏感,尤其是酸冷刺激时。
深龋:损坏已经到达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更高,无自发痛。
按照发展速度分类
急性龋:又称湿性龋,龋损呈浅棕色,质地湿软,龋损进展较快,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
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是急性龋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接受口腔颌面及头颈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又称放射性龋。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进展迅速,且波及到不好发的牙齿和牙面。
慢性龋:又称干性龋,龋损进展较慢,质地较硬,呈黑褐色。
静止龋:是一种特殊的慢性龋,由于病变环境改变,牙体隐蔽部位外露或开放,原有的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不再继续发展而自行停止。
按照龋发生的部位分类
窝沟龋:发生在磨牙或前磨牙咬合面、磨牙颊腭面沟、上前牙舌面的龋损。
平滑面龋:平滑面龋分为邻面龋和牙颈部龋。邻面龋发生在牙近中或远中面,牙颈部龋发生在牙颊面或舌面靠近釉牙骨质界处。
根面龋:在牙根部发生的龋损称为根面龋,多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最常发生在牙根的颊面、舌面。

病因
随着人们对龋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先后提出了龋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四联因素学说和口腔微生态学说等,其中涉及致龋微生物、碳水化合物(糖)、宿主(牙齿)和时间的四联因素学说被最为广泛接受。
化学细菌学说
W.D.Miller最早提出龋的化学细菌学说,认为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口腔微生物代谢产生有机酸,造成牙体硬组织溶解,最终形成龋洞。

四联因素学说
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因包含口腔微生物、碳水化合物、宿主和时间四个因素,即龋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四种因素同时存在,才能发生龋。
宿主因素
不同的个体患龋齿的概率不同,牙齿不整齐、牙齿的发育和矿化不良,牙齿的薄弱部位(如窝沟点隙等部位),导致唾液分泌减少的疾病和治疗(如导致口干的一些疾病、头颈部放疗等一些破坏唾液腺的治疗方法、导致唾液分泌减少的一些药物等),都与龋齿的出现有关系。
儿童由于牙釉质矿化程度低,也会导致龋齿高发。
微生物因素
人的口腔中约有700余种细菌,细菌如果黏附在牙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则会引起龋。
常见致龋细菌如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这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具有:①强的黏附能力;②产酸力和耐酸力;③合成细胞内外多糖等生物学特征。
食物因素
主要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特别是蔗糖),进食频率、摄入量与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
时间因素
从细菌在牙面黏附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到细菌产生的有机酸引起牙脱矿,龋发病需要一定时间。
从以上导致龋的四个因素来看,任何一个方面的控制,都可以预防龋的发生。

口腔微生态学说
口腔中没有特异性致龋菌,引起龋的细菌是口腔的常驻菌。一旦局部、全身、环境等因素造成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口腔常驻菌的生理性组合改变为病理性组合,成为优势菌或条件致病菌,引起龋。

高危人群
儿童,因其牙釉质矿化程度较低。
喜食甜食者。
进食后未及时清洁口腔,刷牙不规律或不规律使用牙线,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者。
氟暴露不足者,因氟有助于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抵御龋的侵蚀。
口腔干燥者。
戴矫正器或局部义齿者。
其他特殊人群如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等。

症状
健康的牙齿是表面完整、光滑、有光泽的,颜色为白色。随着龋齿的发展会出现白垩色、黄褐色的斑块,进一步发展形成龋洞和出现酸冷刺激后疼痛。龋发展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一般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浅龋
牙齿颜色变化,窝沟处有脱矿、颜色变黑,平滑面颜色变黄,也可出现褐色斑点。
病变局限于牙釉质。
无明显症状。

中龋
龋部位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龋洞形成,牙体缺损明显,波及牙本质浅层。
病变处的质地变软。
牙齿变敏感,酸、甜、冷、热的食物能刺激牙齿产生疼痛,去除刺激后消失。

深龋
龋病部位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深龋洞形成,牙体缺损非常明显,波及牙本质深层。
病变处的牙质地较软。
当食物嵌塞入龋洞中或患牙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可出现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消失。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牙齿出现黄褐色斑点、黑褐色斑点,或出现明显的龋洞,建议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即使牙齿看上去处于健康状态,也应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从萌牙起到18岁以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18岁后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对于龋易感的患者,建议缩短定期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

建议就诊科室
牙体牙髓科、口腔科、儿童口腔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的病人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平时注意口腔清洁吗?
平时吃糖或者甜食多吗?
宝宝喝完奶会漱口或者刷牙吗?
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时有没有疼痛?
做过口腔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口腔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最近吃过哪些药?
是否有全身性疾病?
有没有过敏的药物或者食物?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龋齿?
我需要做什么口腔治疗?需要充填修复吗?
我日常需要注意些什么?
多久来复查?

诊断
疾病诊断
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和对牙进行检查可以对龋的情况做出诊断。
病史
医生会询问龋齿的状态,有无龋洞,是否出现过牙痛,食用冷、热、酸、甜的食物是否会出现牙齿不适。
口腔检查
医生会使用口镜和探针对龋齿进行检查,检察颜色变化、是否有龋洞、龋洞大小、用探针探查龋洞质地、深度、探查时是否会疼痛等。依照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是龋齿,以及龋齿的发展程度。
口腔X线检查
通过探针和口镜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时,医生会建议进行口腔X光检查,通过X线影像确定龋齿的情况。对于较复杂的、多个龋齿或涉及牙根、牙槽骨等病变,可行CT检查。

鉴别诊断
牙齿过敏症
牙齿接触冷、热、酸、甜的食物时,牙齿会酸痛,但牙齿本身并无颜色变化,也没有龋洞。
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会导致牙齿出现自发疼痛,大多数由龋齿引发,但外伤、牙齿磨损、牙齿发育不全、重度牙周炎等也可以诱发慢性牙髓炎。通过对牙体的相关检查可鉴别。

治疗
龋齿的治疗一般要考虑牙体受损的程度,如果早期龋没有出现牙体缺损,可以使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即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了龋洞,则需要进行牙体的修复治疗。
日常口腔保健
餐后清洁口腔,早晚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及时清除牙菌斑。
健康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尤其是蔗糖含量高的食物。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使用含氟牙膏。

非手术治疗
氟化物再矿化治疗
通过人工方法使脱矿的牙齿再矿化,恢复硬度,终止早期龋损。
通常使用各种专业局部用氟制剂,如各种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含氟泡沫等。
窝沟封闭
采用窝沟封闭防治脱矿未成洞的窝沟早期龋。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未发生龋坏的深的点隙窝沟,是预防龋的一种手段。
注意: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后应定期进行复查,观察封闭剂保留情况,脱落时应根据脱落情况决定是否重做封闭。

手术治疗
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疗效较好的方法。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
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制备窝洞。
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
冠修复
对于龋洞较大牙齿或因大面积缺损导致强度变弱的牙齿,可以使用冠修复,这样可以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
先去除掉所有的龋坏部分,进行充填,然后牙体预备,再进行冠修复。
人工牙冠可由金属、高强度瓷、树脂、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制成。

预后
治愈情况
龋洞一旦形成,就需要进行治疗才能恢复牙齿的功能和外形。
治疗后的牙齿或其他牙齿可以再次发生龋坏,因此治疗后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并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治疗时如果龋坏组织未清理干净,可能会导致充填后的龋齿继续发展,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进行充填治疗。
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牙髓的不良刺激和避免意外露髓,注意对牙髓的保护。
充填治疗后个别病例可能会出现牙齿的敏感甚至疼痛,应进一步进行专业的检查并作相应处理。
牙周组织尤其是邻面龈缘受损可能是因为填充物不合适(悬突),刺激牙周,如果是这种情况需要考虑重新进行充填治疗。
充填物或修复冠有可能会脱落、损坏、折断,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去除原充填体或修复体并再次进行充填治疗或修复治疗。

危害性
龋如果不治疗,会逐渐由浅龋发展至深龋,出现牙齿的敏感和疼痛。
龋会伴发牙龈炎或牙周炎。
龋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诱发牙髓炎。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有可能损伤牙齿的食物。
少食用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糕点、含糖的饮料等。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助于控制牙菌斑。
两餐间吃甜食会明显增加龋的发病率,要尽量减少或避免。
生活习惯
饮食后漱口,早晚认真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间隙。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3岁以下儿童每次刷牙使用一粒大米粒大小的儿童含氟牙膏,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每次刷牙使用一粒豌豆粒大小的儿童含氟牙膏。
婴幼儿需要与看护人餐具分开,避免混用,防止致龋菌的定植和传播。
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如果时间未到3个月刷毛已经变形,应及时更换。

预防
龋齿的预防应该分三级进行。龋齿的预防应以一级预防为主,应避免导致龋齿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龋齿的发生。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性预防,以消除致病原因为主的一种预防。
了解口腔健康知识,正确认识保护好牙齿的重要性,每6~12个月到医院做口腔健康检查。但对于龋易感者,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时间应缩短。
保持口腔清洁:时刻保持口腔的清洁,及时去除牙菌斑,最有效和简便的方式是刷牙,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洁治(俗称洗牙)。
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氟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它与食物中其他矿物质一样,能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窝沟封闭:牙齿完全萌出后即可进行,一般儿童可在3~4岁(乳磨牙)、6~7岁(第一恒磨牙)、11~13岁(第二恒磨牙)对易于产生龋的点隙裂沟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发生。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对龋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X线辅助检查,发现早期龋及时充填,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防止龋的并发症,预防龋的继续发展,尽量恢复其咀嚼功能,以降低龋引发的其他疾病。
龋晚期应尽量保留牙齿,不能保留的牙齿应及早拔除,以防止牙槽骨感染和面部感染,以及引发的全身其他疾病,如心脏病、关节炎等。
对于已经缺失的牙齿,应尽早修复,以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志愿. 口腔科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张震康, 俞光岩, 徐韬. 实用口腔科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
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下册[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