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22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常见症状有水肿、充血、糜烂、脱屑、结痂、水疱、增生等
与干燥、寒冷、日晒、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撕皮等不良习惯相关
通过避免刺激,改变不良习惯,抗感染、贴敷、封闭、理疗等进行治疗

唇炎是什么?

定义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分型
根据病程分类有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分类有糜烂性唇炎、湿疹性唇炎、脱屑性唇炎。
根据病因病理分类有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梅-罗综合征、光化性唇炎和变态反应性唇炎等。
发病情况
总体情况:唇炎的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高发地区:在日照强烈、气候干燥地区更容易发生脱屑性唇炎,如青海、甘肃等地区。
高发人群:30岁以前的女性多发慢性脱屑性唇炎。腺性唇炎多发于成年男性。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经常亲吻容易得慢性唇炎吗?
慢性唇炎病因尚不明确,与长期、持续的唇部刺激有关,包括舔唇、咬唇、撕皮等不良习惯。亲吻本身不会导致唇炎,但经常亲吻刺激唇部,与舔唇有相似之处,所以至少与慢性唇炎的加重有关。
慢性唇炎发病与干燥、寒冷、吹风以及机械、化学刺激,烟酒、舔唇或咬唇等不良习惯,烦躁、焦虑等精神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唇炎怎么治疗最有效?
唇炎治疗最有效的办法是湿敷和局部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述方法治疗:
1.湿敷:选择如0.1%依沙吖啶溶液、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等对唇部进行湿敷,去除变软后的痂皮。
局部用药:根据唇炎类型,选择相应的局部治疗药物,一般于湿敷后唇部黏膜变干前即刻涂抹药膏。
避免局部刺激,改掉舔唇、咬唇习惯十分必要。
得了唇炎就一辈子不能涂口红了吗?
唇炎痊愈时间长且较为稳定、无复发时,可适当涂口红。
多数唇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可以治愈。但本病易复发,如果持续存在局部刺激,症状会反复出现。口红中的化学成分复杂,有可能成为唇炎复发的诱因。
因此,唇炎患者要尽量避免对唇部的刺激,在唇部无症状且必要时,可以涂一两次口红,但不要经常涂。
唇炎是缺少什么维生素?
唇炎常由慢性刺激、过敏物质、不良习惯、过多日光照射等因素所致,并非缺少维生素所引起。
唇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饮食,适当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和鱼、肉类食物。在治疗唇炎时,可遵医嘱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唇部黏膜生长和溃疡愈合,补充维生素A减少唇部脱屑。

病因
不同类型的唇炎致病因素不完全相同。饮水不足、蔬菜水果摄入少、生活环境寒冷干燥、喜欢舔唇撕皮等容易导致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某些温度、化学、机械性长期持续刺激因素有关。
温度、日晒、烫食、烟酒、化妆品等的长期刺激,舔唇、咬唇、撕皮等不良习惯,以及精神因素(焦虑、烦躁等)。

腺性唇炎
病因尚不明了,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后天性的致病因素包括接触致敏物质(牙膏或义齿)、外伤、吸烟、口腔卫生差、紫外线照射、不良情绪等。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原始淋巴组织在光辐射下增生有关。

浆细胞性唇炎
病因不明。
可能与局部末梢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有关。
局部长期机械刺激如义齿的刺激、或光线刺激也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不明。
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血管舒缩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

梅-罗综合征
病因不明。
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血管舒缩失调可能与本病有关。

光化性唇炎
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是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所致。

变态反应性唇炎
变态反应性唇炎是因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唇炎。
某些食物、药物、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物理因素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症状
主要症状
唇部红斑。
唇部肿胀。
唇部糜烂。
唇部结痂或干裂脱屑。
唇内侧有结节。
嘴唇变厚、变形、发硬。

其他症状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可分为两类:慢性脱屑性唇炎以脱屑为主,慢性糜烂性唇炎以渗出糜烂为主。
慢性脱屑性唇炎:中青年女性多发,以下唇为重,轻者出现脱屑,重者出现鳞屑。继发感染者会出现唇部轻度水肿、充血,症状可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愈。
慢性糜烂性唇炎:唇红部糜烂剥脱、有炎性渗出物,形成黄色结痂,或出血后凝结为血痂,如果继发感染脓性分泌物会结为脓痂。会出现暂时愈合、常反复发生。
腺性唇炎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常累及下唇。
唇部肿胀肥厚,可见唇腺导管口扩张,唇红区黏液增多、黏度增加。
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唇表面糜烂、脓性分泌物和结痂。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以青壮年女性较多。下唇正中部为好发区。
损害多局限于1厘米以内。
唇部损害初为干燥、脱屑,继之糜烂,出现淡黄色痂皮,局部有阵发性剧烈瘙痒感。
浆细胞性唇炎
以侵犯下唇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
早期在唇黏膜出现小水疱,很快破溃,结痂,若表面不糜烂,则可见境界清楚的局限性暗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有涂漆样光泽。
病损可波及唇黏膜外,甚至牙龈,产生疼痛。
后期易反复发作。
肉芽肿性唇炎
多见于青壮年,可同时累及上下唇,也可单独发生。
一般肿胀先从唇的一侧开始逐渐蔓延,有肿胀感,以无痛、无瘙痒、压之无凹陷性水肿为特征。
随病程发展蔓延至全唇,形成巨唇,出现左右对称的纵行裂沟,呈瓦楞状。
梅-罗综合征
患者以20岁以下青年较多见,梅-罗综合征的三联征为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周围性面瘫、裂舌。
光化性唇炎
急性光化性唇炎:有暴晒史,起病急,下唇多发。表现为唇红区广泛水肿、充血、糜烂,覆以血痂,灼热感明显,剧烈的瘙痒,累及整个下唇,影响进食和说话。
慢性光化性唇炎:又称脱屑性唇炎。早期下唇干燥,不现白色细小秕糠样鳞屑,易形成皱褶和皲裂。久治不愈,易演变成鳞癌,本病被视为癌前状态。
变态反应性唇炎
唇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急性发病,上唇较下唇好发。开始瘙痒、灼热痛、随之发生肿胀。水肿可在十几分钟内形成,表面光亮如蜡。肿胀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消退,不留痕迹。
接触性唇炎:接触过敏原后2~3天出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形成红斑,重者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

并发症
常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口腔内黏膜感染和口腔周围皮肤感染。
口腔内黏膜感染
口腔黏膜局部出现灼热、疼痛、红肿、糜烂等。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乏力等。
口腔周围皮肤感染
口腔周围皮肤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等。
严重者可出现破溃、化脓。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如果出现唇部脱屑、水肿、糜烂和结痂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如果唇部反复溃烂结痂,久治不愈,出现增生物,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保持口唇清洁,不要化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嘴唇是否疼痛?
嘴唇是否有剧烈瘙痒、脱皮?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是否有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是否长期受光照、干燥等因素刺激?
嘴唇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亲人中有患唇炎的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唇部病理检查
血常规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用药:曲安奈德液混悬液、泼尼松龙混悬液、金霉素甘油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抗生素:甲硝唑、米诺环素
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氯雷他定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长期受光照、干燥等因素刺激。
可有过敏史且近期有过敏原接触史。
临床表现
检查唇部有无肿胀、糜烂、结痂或干裂脱屑,唇内侧有无结节等。
组织活检
大部分唇炎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小部分长期不愈或病变严重时,需要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唇炎类型。

鉴别诊断
诊断唇炎时,需要鉴别排除的疾病,如盘状红斑狼疮、唇扁平苔藓等,这些疾病也可出现唇部红斑、脱屑、水肿、糜烂和结痂等症状。
盘状红斑狼疮
相似点:均出现唇部红斑、脱屑、水肿、糜烂和结痂等症状。
不同点:盘状红斑狼疮发病较慢,主要症状是鲜红色斑,可出现在面部、耳廓或其他部位,出现在唇部时,可以跨越唇红到达皮肤。红斑中心略有凹陷呈圆盘状,周围可见放射状白条线。
唇扁平苔藓
相似点:唇部均可出现发红、糜烂的情况。
不同点:唇扁平苔藓在口腔颊、舌、唇、腭的黏膜上,有时可以发生一些白色枝条状或网状的疾病,部分黏膜发红或者糜烂,这种病称为扁平苔藓。不具有传染性,但具有癌变可能,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如果出现了唇炎相关症状,需要尽早去除可能引起唇炎的刺激因素,之后进行湿敷,涂抹唇膏保湿。如果唇炎并未缓解,则需要尽早到医院接受治疗。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是唇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唇炎,需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自行购买使用。以下是各种类型唇炎的局部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干燥脱屑用抗生素软膏或激素类软膏,渗出结痂时,可先用5%氯化钠溶液等湿敷。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液混悬液,可促进愈合。
腺性唇炎
可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混悬液,感染控制后局部可用金霉素甘油等。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可用放射性核素32P贴敷治疗。
痂皮可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去除。
还可局部涂布抗炎抗渗出软膏。
浆细胞性唇炎
严重者可用放射性核素局部贴敷治疗。
肉芽肿性唇炎
服用或局部注射糖皮质类激素药物。
对皮质类固醇疗效不佳或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选用氯法齐明、甲硝唑、抗生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等。
梅-罗综合征
早期可用皮质类固醇,唇肿可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注射液。
裂纹舌可用2%碳酸氢钠液、氯己定液等进食后含漱。
光化性唇炎
可服用磷酸氯喹和复合维生素B。
局部治疗可用3%氯喹软膏、5%二氧化钛软膏等。
干燥脱屑型可局部涂布激素类或抗生素类软膏。
本病可发生癌变,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变态反应性唇炎
症状轻微者,通常情况可给予泼尼松口服。可酌情给予抗组胺药。
全身药物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适用于湿敷或局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人,能增强和巩固湿敷或局部药物治疗的效果。
口服维生素:唇部黏膜脱屑可服用维生素A;服用维生素B可促进黏膜生长。
口服激素: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人。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应由医师指导,并谨慎使用。
抗生素: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为避免激素不良反应的人。常用药物有氯法齐明、甲硝唑、米诺环素等。
抗过敏药物:适用于过敏的人。常用药物为氯苯那敏、氯雷他定。
手术治疗
肉芽肿性唇炎,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对长期唇肿已形成巨唇者,可考虑手术、激光等治疗措施。
对怀疑癌变或已经癌变的患者可手术切除治疗。
其他治疗
避免刺激因素:如烟酒、辛辣食物、咬唇、舔唇、撕皮等。
湿敷:唇部湿敷能够缓解干燥、保护创面。在用药前湿敷并去除痂皮和干屑,能够帮助药物更好的接触炎症,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
治愈情况
通常情况下唇炎经过规范治疗后,可痊愈,不留瘢痕。

危害性
影响美观:唇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迁延不愈,发炎面积扩大,影响美观且影响生活质量。
出血、结痂、感染:由于唇部感染时会出现痒、发干,有些时候控制不住的想去舔嘴唇或者撕皮,这些很容易造成唇部出血、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对唇炎的愈合不利。
癌变:某些类型的唇炎,如腺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如果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可能癌变,需要引起重视。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摄入腌制食物(腌肉、腌鱼、腌菜等)。
食用牛羊肉、鱼、虾等食物后病情加重,应避免再次食用。
吃饭时尽量避免食物接触唇部。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维生素。
应以土豆、山药、杂豆、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每天应饮用300毫升牛奶,避免缺钙。
戒烟戒酒。
保持初步湿润,避免嘴唇干燥。
其他
保护嘴唇:在寒冷干燥的天气中外出之前,涂上含有防晒霜的润唇膏,然后用围巾盖住嘴唇。长时间在户外需要隔段时间涂一次唇膏。
避免舔嘴唇:唾液会迅速蒸发,使嘴唇比之前更干燥。
保持唇部湿润:多饮水,在家中使用加湿器润湿空气,保持嘴唇部的湿润。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的化妆品或护肤品。
用鼻子呼吸:用嘴呼吸会导致嘴唇干燥。

预防
早晚刷牙、漱口,保持嘴唇及口腔卫生。
避免刺激因素,改变咬唇的不良习惯,防止损伤唇部。
应避免唇部烧伤、烫伤等。
避免日照暴晒。对紫外线过敏的人应避免日光照射,外出可戴遮阳帽、口罩等。
有对食物或药物过敏的人,应避免吃相关药物或食物,也不要使用有致敏物质的牙膏或漱口水。
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应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震康,俞光岩,徐韬. 实用口腔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华红,刘宏伟. 口腔黏膜病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3]
凌均棨,陈智. 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Aydin, Erdinc; Gokoglu, Ozgur; Ozcurumez, Gamze; Aydin, Hakan. Factitious cheilitis: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2008, 2(1): .

[5]
Cohen, Bernard A.. Pediatric Dermatolog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3.

[6]
James, William D.; Berger, Timothy G.; et al. .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Saunders Elsevier, 2006.

[7]
Chapped Lips. DERMAdoctor. 2012. http://www.dermadoctor.com/article_Chapped-Lips_185.html

[8]
Neville BW, Damm DD, Allen CA, Bouquot JE. Oral &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W.B. Saunders, 2002.

[9]
Q. Ashton Acton. Stomatitis: New Insights for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2013 Edition: ScholarlyBrief. ScholarlyEditions, 2013.

[10]
Rapini, Ronald P.; Bolognia, Jean L.; Jorizzo, Joseph L. (2007). Dermatology: 2-Volume Set. St. Louis: Mosby. p. 1052. ISBN 978-1-4160-2999-1.. Dermatology: 2-Volume Set. Mosby, 2007.

[11]
Schena, D; Fantuzzi, F; Girolomoni, G. Contact allergy in chronic eczematous lip dermatitis. Europe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 18(6): 688–92.

[12]
Tyldesley WR, Field A, Longman L. Tyldesley’s Oral medic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