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29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指在骨折病情基本好转以后遗留的组织或功能障碍
表现为关节强直或僵硬,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等
骨折后固定不稳定、功能锻炼不当、畸形愈合、直接或间接暴力等因素导致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义
一般而言,骨折经治疗3个月之后,可达到临床愈合状态,基本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骨折后遗症指经历骨折后,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的组织或功能障碍。
表现为骨折部位活动受限、畸形,同时可伴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常见的有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

分类
常见发生部位
四肢骨折后遗症:发生在四肢,会影响四肢活动,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甚至导致变形。
锁骨骨折后遗症:容易引起肩部的疼痛、肿胀,甚至引起畸形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容易引起胸椎后凸畸形、慢性腰背部疼痛、椎间盘损伤等。

病因
致病原因
患者身体基础状况较差、骨折严重或骨折后并发感染、治疗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出现骨折后遗症。一般骨折后遗症常见原因如下。
骨折因素
多处发生骨折、骨折端接触面积小,则不易恢复,导致骨折后遗症出现。
骨折端及周围血液供应较差,骨折愈合较慢甚至出现局部缺血性坏死,易出现骨折后遗症。
骨折附近软组织损伤,或肌肉、肌腱等嵌入骨折端,造成愈合困难。
骨折部位出现感染,迁延不愈。
愈合不良
骨折后断端移位,反复复位,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和骨膜损伤,造成愈合困难。
牵引过度可导致骨折端出现分离、移位,引起骨折后遗症。
复位后固定不牢靠,或对线不良,导致骨折处畸形愈合,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包扎过紧或局部压迫,易造成肌挛缩。
粉碎性骨折,摘除过多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锻炼不当或过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及患肢长期固定未锻炼,容易造成关节僵硬。

高危/易患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危险因素者,为骨折后遗症的高危人群。
基础健康状况不良。
骨折严重。
老年人。
长期卧床。

症状
主要症状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骨折后长期固定、不进行功能锻炼,或发生骨化性肌炎等,骨折端周围出现纤维性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关节组织发生粘连。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临床症状。
患处活动疼痛
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骨萎缩、骨折不愈合等情况,活动时会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肿痛随活动加重。
骨折处畸形
发生骨折时固定不当或过早活动患侧,导致骨折处畸形愈合,可能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骨不连
指骨折断端对合不良、骨缺损较多、感染及血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骨折愈合不良,超过9个月骨折未愈合称为骨不连。表现为假关节活动。
肌肉萎缩
如果患处长期制动,没有及时功能锻炼,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力量下降。

其他症状
部分骨折类型可能出现下述后遗症表现。
神经损伤
颈、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可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不同程度的瘫痪。
上肢骨折可能损伤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腓骨头、颈骨折时,腓总神经常同时受伤。
下肢肿胀
骨折后如果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出现血液高凝,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的情况。
肢体挛缩
如果重要动脉损伤,或长期压迫患处,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肢体会因为缺血坏死,逐渐挛缩,形成缺血性肌挛缩,如爪形手。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出现骨头疼痛、肿胀、异常活动,局部出现硬肿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骨科。
康复科
当患者出现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康复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不要剧烈运动,保持舒服姿势。
骨折愈合后,伤处出现疼痛等不适,不要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病情,需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局部活动受限、关节僵硬等症状?
是否有骨头畸形、异常活动的情况?
是否有疼痛、肿胀的情况?
上述症状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既往是否有骨折病史?是怎么受伤的?是否严重?
当时是怎么治疗的?
是否有骨质疏松症?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
一般检查:体格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有骨折病史。
骨折固定不牢靠,或长时间制动,压迫患处。
功能锻炼不当,过早锻炼或者缺乏锻炼。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体征
局部有压痛、肿胀、畸形、感觉异常等。
骨折端活动异常,或邻近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
血浆D-二聚体检查
如果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则提示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可能。检查时最好空腹进行。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目的:判断骨折进程、关节恢复、畸形情况,辅助诊断。
意义:可用于判断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等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将照射部位金属物品摘除。
CT检查
目的:可以清楚地观察骨骼情况,辅助诊断。
CT检查表现为骨折端有间隙、硬化、骨折线光滑清晰。
注意事项:需要将照射区域金属物品摘除。
MRI检查
目的:敏感性优于CT、X线片,特别是能早期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髓腔内的水肿和出血。
意义:判断骨折线、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髓腔内水肿和出血、骨坏死、软骨损伤等。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静止不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将全身金属物品摘除。

诊断标准
出现骨折后遗症的症状(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X线显示骨折端膨大,骨痂增多,密度增高,骨折端硬化。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正常功能,防治并发症。
治疗原则:缓解骨折后遗症所导致的疼痛和畸形,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等综合评估,采取具体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
注意休息,保护关节部位,减轻患处负重,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病情。
患者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避免挤压按摩,造成血栓脱落。
患者若出现压疮,家属应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同时也可用防压疮床垫(如气垫床)预防出现压疮。
复位与制动
治疗时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局部复位、制动,并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多用于消炎、解热、镇痛。
常有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若服用药物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头晕、嗜睡等症状,则需要停止服药,及时就医。服药期间注意最好不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服用,避免药效减弱或过强等。
软骨保护类药
用于治疗关节炎,缓解软骨退化,改善功能等。
常有药物有如软骨素、壳多糖等。
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减少或增加服用药物次数,避免产生耐药性。
抗凝和溶栓药物
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有的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
过量服用容易出现严重出血,需遵医嘱用药。

手术治疗
一般用于骨折较难愈合,或存在关节炎、骨坏死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主要有关节镜清理术、关节置换术、截骨矫形术等方法。
关节镜清理术
适用于发生在关节的病变,如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关节损伤的情况进一步加重时。
术后需要注意护理,需要遵医嘱处理。
截骨矫形术
适用于关节外畸形引起的创伤性关节炎。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可过度运动。术后需要定期换药以及复诊。
如果是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多需再次手术,或配合植骨。
关节粘连松解术
适用于骨折后制动时间长,导致的关节粘连僵硬。
如果伴有畸形愈合,应先矫正畸形,再进行关节松解。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骨折后遗症治疗后,需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功能练习。畸形愈合或其他后遗症者,需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造成二次受伤。
肌力的训练:去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加肌力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有助于肌萎缩等后遗症的康复。
关节活动练习:不影响骨折端的关节需尽早开始活动度训练,有助于关节僵硬的治疗,恢复关节功能。
物理治疗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如用微电流或骨诱导、生长因子、红外线热疗等方法。
对于神经损伤者,可以通过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水疗等方法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手法治疗
对于关节粘连和肌肉挛缩较重者,在骨折愈合坚实无移位后,可进行手法松解治疗。
对于周围神经损伤者,待感觉恢复一部分后,可开始进行触觉练习,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

预后
治愈情况
骨折后遗症是一种功能性症状,纠正病因后则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骨折后遗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预后良好。若治疗过晚,则预后较差,可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骨折程度轻,及早治疗,一般后遗症不严重。定期监测,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一般预后较好。
骨折严重,愈合不良等因素会造成骨折后遗症的发生。原发病较多,后遗症相对严重。

危害性
脊柱骨折等严重创伤,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瘫痪。
截瘫和严重外伤的病人,长期卧床,没有及时翻身,容易导致局部出现压疮,皮肤可出现颜色改变,进一步发展为出现水疱、溃疡甚至坏死。
长期卧床也易出现坠积性肺炎,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也可能会出现气促、心动过速、嗜睡等,可能迁延不愈。
骨折愈合不良、关节僵硬会造成疼痛、关节变形、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防止营养不良,影响骨折愈合。
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多补充鸡蛋、牛奶、大豆、鱼类等。
戒烟酒。
生活管理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运动。
活动时密切关注骨折处是否有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停止活动并就医。
如果长期卧床,需要定期做好周身护理,定期翻身拍背。
治疗后需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干燥。保护患处,避免二次伤害。
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在不影响患处愈合时,可进行散步等运动。
心理支持
骨折出现后遗症,对患者心理打击很大,但是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不必过于紧张,可以乐观面对。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其积极治疗。

病情监测
骨折后需监测病情变化,需要积极就医治疗,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若是再次出现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随诊复查
骨折出现后遗症,应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出现特殊情况,及时就诊。
主要复查项目有X线影像学检查以及体格检查,必要时可能需复查血常规、CT检查、MRI检查。

预防
平时活动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力撞击,造成骨折。
骨折早期固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锻炼,促进肿胀消退,避免关节长时间不活动致功能丧失,注意观察疼痛程度及末梢血运状况,及时治疗。
骨折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避免后遗症发生。
原发病治疗:骨质疏松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预防跌倒造成骨折。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

参考文献

[1]
付亚辉. 当代临床创伤骨科救治[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
赵玉沛, 陈孝平. 外科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刘晓云, 潘川川, 金海龙, 等. 骨伤科康复与护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0.

[4]
乔志恒. 理疗学[M]. 人华夏民卫生出版社, 200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