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泄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5月30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久泄为病证名,是指泄泻之久延时日而不愈者。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又称久泻。《寿世保元·泄泻》曰:“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曰:“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或四君子加防风、升麻。”多因正虚气陷所致。治宜补虚、固涩。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危害
疾病日久易致阴阳失调。

饮食建议
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证候
病因病机
感受外淫,饮食所伤,情志不舒,脾胃虚弱,脾肾阳虚,中气下陷。

证候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诊法
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外周血检查:血常规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大便常规或培养:多见异常,可见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或少量脓细胞。如细菌感染,可发现致病菌。

证候分析
1.寒湿停滞
证候:泻下清稀,严重时如水样,腹痛伴有肠鸣,痞满,脘腹胀闷,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症状,即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症。舌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2.湿热壅滞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暑湿壅滞
证候:发于盛夏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伴见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4.饮食停滞
证候: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5.肝气乘脾
证候: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
6.脾胃虚弱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多,夹见不化水谷,伴见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
7.肾阳虚衰
证候: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伴见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
8.中气下陷
证候:多由大病、久病导致久泻不止,甚者脱肛,伴见小腹坠胀,纳呆、少气懒言、体倦肢软、渴喜温饮、消瘦等。
9.上热下寒
证候:肠鸣下利,干呕呕吐,伴见心下痞满、口渴喜饮、偶有口苦、心中烦闷、小腹喜温等。

治法
辨证论治
辨别外感、内伤。

主要治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治法
本病以中药治疗为主,辅助以针灸治疗。

内治法
寒湿停滞 
治则芳香化湿,疏表散寒。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壅滞 
治则清热利湿。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暑湿壅滞 
治则清热化湿。主方黄连香薷饮加减。
饮食停滞 
治则消食导滞。主方保和丸加减。
肝气乘脾 
治则抑肝扶脾。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脾胃虚弱 
治则健脾益胃。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阳虚衰 
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主方四神丸加减。
中气下陷 
治则升阳举陷止泻。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上热下寒 
治则和胃开脾止泻。主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外治法
1.针刺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中脘。
配穴:寒湿者,加神阙;湿热者,加内庭、曲池;食滞者,加中脘、梁门。
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2.穴位注射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
3.耳针法 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取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子贴压。
4.拔火罐 
取穴:天枢、关元、大肠俞、小肠俞。
方法:留罐10分钟,每日2次。

西医治疗
1.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2.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本辛15mg,每日3次。
3.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0~20日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同急性肠炎。
4.精神性腹泻者,可用氯氮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护理
日常调理
1.注意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
2.家里有下痢患者时应将患者隔离,盛大便、呕吐物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饮食调理
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