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皮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2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一种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
皮肤受刺激后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红斑等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神经、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的皮肤病继发导致
避免刺激,科学护肤,可采取药物及光电治疗

定义
敏感性皮肤又称敏感性皮肤综合征,俗称“敏感肌”,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对外界刺激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
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1-5]

分类
敏感性皮肤按照症状的特点分为以下4种情况。
患有皮肤疾病,并有明显临床表现者。
有皮肤疾病史,但无临床表现,处于亚临床期者。
皮肤屏障曾受过损伤,但目前尚无明显损伤。
皮肤外表正常,但容易出现自觉不适[3]

发病情况
敏感性皮肤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
有资料显示全球患病率为36.9%,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敏感性皮肤患病率分别为41%、33.7%、44.6%和34.2%[6]
还有资料显示约66%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和57%的玫瑰痤疮患者存在皮肤敏感状态。
女性较男性多见。女性似乎对环境因素更敏感,而男性对情绪因素更敏感[7]

病因
致病原因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很多,包括:种族、现有疾病、性别、年龄等因素等[3]
精神心理因素: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在敏感性皮肤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继发其他皮肤病等: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面部湿疹、痤疮、玫瑰痤疮、面部接触性皮炎等。
外在因素
物理因素
衣物摩擦、冷热局部刺激。
季节交替、温度变化、日光照射、风吹。
不恰当地光电治疗。
化学因素
皮肤接触各种洗涤用品 不恰当的刺激。
消毒产品、空气污染。
不恰当地使用护肤品,如护肤品来源不明,频繁化妆、卸妆。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品。
不恰当地频繁去角质、刷酸。
饮食因素
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酒等。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敏感性皮肤的发生与内外因素影响下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发生血管扩张等血管反应性增高,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等,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皮肤敏感症状[1-5]

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
在大多数患者中,症状在暴露于触发因素后1小时内出现,并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3-8]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及整体敏感程度增加。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当患者出现面部阵发性灼热、刺痛、瘙痒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用手机拍照记录皮肤变化情况。
关注面部皮肤出现症状时的可能诱发因素,便于告知医生,利于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面部有灼热、瘙痒、刺痛感?
是否面部有红斑、鳞屑、明显的红血丝等?
上述症状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上述症状是否有季节性?
上述症状持续了多久?
在什么情况下上述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冷热等环境改变时是否出现皮肤不适?
日晒后是否出现皮肤不适?
是否有焦虑、情绪紧张、抑郁、睡眠不佳等表现?
是否在使用某些护肤品后出现皮肤不适?
局部是否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反射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皮肤红斑检测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药物:吡美莫司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敏感性皮肤的诊断主要基于主观症状,但有无客观症状也是诊断必要的依据,并排除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表现的原发皮肤病。
病史
有反复户外活动、阳光照射等病史。
有滥用化妆品的情况,或在某种护肤品使用后发生。
有痤疮、特应性皮炎或玫瑰痤疮等病史。
有反复外用激素药物涂抹或不明成分药物涂抹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
上述症状在温度变化、精神紧张、日光照射等刺激时加重。
体征
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
辅助评估方法
目前对敏感性皮肤的评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用于评估敏感性皮肤严重程度及疗效变化[1-5]
主观评估
根据自己受到触发因素刺激时皮肤是否容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对皮肤的敏感状况进行自我评估,自己初步判断是否为敏感性皮肤。
可能的触发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
物理因素如季节交替、温度变化、日晒。
化学因素如化妆品、清洁用品、消毒产品、维A酸等刺激性外用药、环境污染物(如雾霾、灰尘、尾气)等。
精神神经因素如焦虑、抑郁等。
半主观评估
常用的半主观测试化学探针有:辣椒素、乳酸、二甲基亚砜溶液、薄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等[7]
辣椒素试验
辣椒素是辣椒素受体(TRPV1)的天然激活剂,辣椒素试验是目前判定敏感性皮肤可靠的半主观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性敏感性皮肤。
将一定浓度的辣椒素溶液通过滤纸或棉棒涂抹在鼻唇沟处,受试者的灼痛感作为观察指标。
受试者对灼痛感进行主观评分(1~4分,分别为勉强、轻度、中度及重度可以觉察,5分为疼痛),如灼痛感持续时间大于30秒且烧灼感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时,记为辣椒素刺激试验阳性。
乳酸刺痛试验
乳酸刺痛试验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
其中最经典的是涂抹法:在室温下,将50微升10%的乳酸溶液涂抹于鼻唇沟及任意一侧面颊,分别在2.5分钟和5分钟时询问受试者的自觉症状。
受试者按照按4分法进行评分(0分为没有刺痛感,1分为轻度刺痛,2分为中度刺痛,3分为重度刺痛)。然后将两次分数相加,总分≥3分者为乳酸刺痛反应阳性。
客观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无创性皮肤生理指标测试,判断敏感性皮肤的严重程度或治疗效果。
经皮水分丢失(trasepiderma wateross,TEW):使用封闭型或开放型测量仪进行检测表皮1厘米范围内的水蒸气压梯度,从而计算出经皮蒸发水分的量;间接反映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敏感性皮肤该数值常增高。
角质层含水量:使用皮肤水分测量仪在受测部位清洗后1小时进行测量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敏感性皮肤者该数值常降低。
pH值:敏感性皮肤pH值常升高。
皮脂检查:使用皮脂测量仪在受试部位清洗后1小时进行测量皮脂含量;主要检测皮脂腺来源的皮脂含量,敏感性皮肤皮脂量常降低。
皮肤红斑指数:应用皮肤色度分光仪、面部皮肤分析的可视化检测如VISIA皮肤检测可测定皮肤表面红斑程度,敏感性皮肤的红斑相关参数常显著增高。
局部血流速度和血流分布直方图: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局部血流状况,敏感性皮肤常有局部血流受阻表现。
反射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同时检测面部和肘窝的皮肤结构,敏感皮肤患者面部比肘窝皮肤“表皮蜂窝结构”深度更薄。

鉴别诊断
痤疮
相似点
均好发于面部,可出现面部灼热感、轻微瘙痒、刺痛感。
不同点
痤疮无明显理化、精神因素等诱发因素刺激后出现症状。皮损常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不同形态。
玫瑰痤疮
相似点
均好发于面部,可出现面部灼热感、轻微瘙痒、刺痛感,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
不同点
玫瑰痤疮以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不同阶段尚有丘疹、脓疱、鼻赘等皮损。
脂溢性皮炎
相似点
均好发于面部,可出现面部轻微瘙痒、红斑、鳞屑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的的黄红色油腻鳞屑。
红斑狼疮
相似点
均好发于面部,可出现面部轻微瘙痒、红斑、鳞屑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红斑狼疮除面部好发蝶形红斑 外,还有发热、关节痛、光敏感、口腔溃疡等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测可有白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尿蛋白阳性、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浆膜腔积液等多种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目的:修复皮肤屏障,缓解敏感状态。
治疗原则:科学护肤,避免诱发因素。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1,9-12]
一般治疗
避免诱因
应尽可能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如日晒、进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波动、密闭的热环境、滥用化妆品、药品等。
有刺痛感时,停止所有外用药物或化妆品两周,尤其是含有维A酸、酒精、过氧化苯甲酰等的配方。
使用适宜护肤品
敏感性皮肤患者护肤品建议使用舒敏、抗炎等功效的护肤品,需要注意选用安全性得到验证的、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产品。下列原料制备的新型护肤品可有效改善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不适感[9]
神经酰胺:神经酰胺是表皮屏障结构的组成部分,能增加皮肤含水量。
泛醇:具有保湿、软化和保护皮肤功能。
棕榈酰乙醇酰胺:具有抗炎和镇痛特性。
烟酰胺:根据其浓度具有止痒、抗菌、血管活性、光保护和美白等作用。

药物治疗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及吡美莫司软膏。
研究表明吡美莫司可以快速抑制或缓解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瘙痒或烧灼感[8]
其他
人工合成的辣椒素受体(TRPV1)拮抗剂如反式-4-叔丁基环己醇,可以改善皮肤瘙痒、灼热和刺痛的感觉。
γ-氨基丁酸(GABA)及其结构衍生物γ-氨基丁酸-丙氨酸也可改善皮肤的瘙痒等不适[12]

物理治疗
冷喷、冷敷
在急性敏感期,可通过冷喷、冷敷的低温作用,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光电治疗
低能量的光疗可以控制疼痛,加速伤口愈合,不会产生热损伤,帮助皮肤修复[1-5]
红光和黄光治疗:一周两次,治疗周期需要约8周。
低强度激光治疗: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剂量7.2J/cm2,直到主观症状得到改善。
强脉冲光(IPL)治疗:低能量,每月一次,6次一个疗程。
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可刺激真皮I、Ⅲ型胶原增生,提高皮肤的耐受性。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通过恰当的护理、保湿、抗炎、修护,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因素
敏感性皮肤的预后 与患者依从性有关。
皮肤修护治疗期间需避免各种刺激,选择适宜的护肤品,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规范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危害性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易患其他面部皮肤病,如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长期反复发作,引起患者焦虑、失眠、精神心理障碍。
缺乏自信、消极,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1-5]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饮食尽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吸烟、饮酒。
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生活管理
使用温和的护肤品,暂停使用去角质物化妆品、刷酸及不恰当的光电治疗。
减少衣物摩擦等局部刺激。
外出注意做好防护,减少寒冷、热、日光照射、空气污染、风吹等对皮肤的刺激。
精神心理因素
敏感性皮肤极易反复发作,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面部皮肤的变化,如瘙痒、灼热感、红斑鳞屑变化,其他诱发皮肤出现症状的触发因素。
还需注意有无用药不良反应,如面部刺痒、烧灼感等。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随诊复查
定期复诊有助于帮助树立治疗信心、彻底治疗该病。使皮肤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一般在药物治疗后1~2个月后进行复查[1],也可遵医嘱进行复查。
复查项目可以包括皮肤反射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皮肤红斑检测等。

预防
规律生活、科学护肤、避免各种内外因素刺激。
避免不恰当使用护肤品、化妆品,谨慎使用去角质物化妆品。如果使用功效化妆品,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品种单一、正规的功效性护肤品。
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保持良好、乐观的健康心态。
避免长期将糖皮质激素药膏涂抹面部。
减少皮肤长期接触洗涤用品 的刺激。避免过度清洁、过度刷酸、过度光电治疗。
减少寒冷刺激、热刺激、日光照射、空气污染、潮湿或干燥环境、风吹等,出门注意做好防护[1-5]

参考文献

[1]
何黎,郑捷,马慧群,等.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01):10-13.

[2]
Misery , Städer S, Szepietowski JC ,et a. Defiitio of Sesitive Ski: A Expert Positio Paper from the Specia Iterest Group o Sesitive Ski of the Iteratioa Forum for the Study of Itch [J]. Acta Derm Veereo, 2017, 97(1):4-6.

[3]
何黎,刘玮. 皮肤美容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4]
何黎.美容皮肤科学.人民出版社,2019.

[5]
何黎,郑志忠,周展超. 实用美容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6]
Hoari G ,Aderse R, Maibach H.Sesitive Ski sydrome ,Secod Editio[M]. 2017.10.1201/9781315121048.

[7]
Wag X, Su Y, Zheg B, et a. Geder-reated characterizatio of sesitive ski i orma youg Chiese. J Cosmet Dermato. 2020 May;19(5):1137-1142.

[8]
Misery , europsychiatric factors i sesitive ski [J].Ci Dermato, 2017,35(3):281-284.

[9]
Do HD, Azizi , Maibach H. Sesitive ski sydrome: a update [J].Am J Ci Dermato,2020, 21(3):401-409.

[10]
Duarte I, Siveira JEPS, Hafer MFS, Toyota R, Pedroso DMM. Sesitive ski: review of a ascedig cocept. A Bras Dermato. 2017 Ju-Aug;92(4):521-525.

[11]
Xie ZQ, a YZ, Effectiveess of pimecroimus cream for wome patiets with sesitive ski ad its uderyig mechaism [J]. Zhogguo Yi Xue Ke Xue Yua Xue Bao, 2012,34(4):375-378.

[12]
何黎,刘玮,李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在敏感性皮肤中的应用指南[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11):1229-1231.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