皲裂性湿疹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3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慢性湿疹的一种类型,以皮肤干燥、皲裂为特点
主要表现为手足掌部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肥厚等
病因不明,多在干燥、寒冷、接触刺激性物质时发作
保湿及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定义
皲裂性湿疹属于慢性湿疹的一种,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好发于手掌、足跖(脚底)。
主要表现为手部或足部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肥厚等。
多在干燥、寒冷环境中,或者接触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时发作[1-2]

发病情况
频繁洗手的家庭妇女、疫情期间过度清洁的人员、厨房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接触化工产品、染料的工人、理发师、糖尿病患者等易发。
男女均可发病,以年轻女性为多[1-4]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复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
多为接触因素和机械损伤。
接触性变应原:如金属制品(镍、铬、钴)、天然橡胶、芳香剂、食物蛋白(生肉、动物内脏、谷物)等。
接触性刺激物:如酸、碱、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制品等强刺激物,或水、肥皂、洗涤剂、机油、印刷品、油漆、石灰等弱刺激物。
机械损伤:如外伤、搔抓、长期摩擦等。
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特应性体质、精神状态、激素水平、机体免疫状态、微量元素变化、糖尿病等。其中特应性体质在内源病因中占主导地位,有湿疹、特应性皮炎病史者患手部皲裂性湿疹的风险显著高于无特应性皮炎病史的人群[1-6]

发病机制
皲裂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湿疹多是由于皮肤暴露于刺激物和变应原后激活体内炎症反应,启动免疫细胞并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并加剧皮肤屏障破坏;而屏障功能下降后又使得外界物质及病原微生物更易进入皮肤,加重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1-2,5-8]

症状
主要症状
皮损特点:呈慢性湿疹表现,典型皮损为红斑、脱屑,伴有皮肤角化、皲裂,上覆鳞屑或呈苔藓化。
好发部位:发生于掌跖部,即手掌、足底等部位。
病程一般较长,比较顽固,易反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冬季易出血。

并发症
皮肤糜烂:皮损处因搔抓过度形成糜烂面,有半透明淡黄色液体流出。
皮肤感染:皮肤红肿、皮温升高、疼痛、有脓肿产生。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手部或足部皮肤出现干燥、起皱、发红、碎玻璃样浅表裂纹、脱屑、疼痛、出血、瘙痒等症状者,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的皮疹变化较快,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保持既往皮损形态的照片,可能会给医生更多的参考。
就医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润肤乳或药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手部、足部皮肤干燥、起皱、发红、发亮、碎玻璃样浅表裂纹、脱屑、疼痛、瘙痒等症状?
以上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了多久?
以上症状是否有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家族史?
从事什么职业?是否经常湿手操作或接触刺激性物质?
既往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过敏史?
既往曾经使用过的药物有哪些?效果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镜检查。
过敏原检查。
真菌涂片或真菌培养。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角质剥脱剂:水杨酸软膏、尿素霜等。
激素类: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
口服维A酸类药物:阿维A、异维A酸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在干燥寒冷的季节或直接接触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后发病。
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家族史。
临床症状
手部或足部皮肤出现干燥、起皱、发红、发亮、碎玻璃样浅表裂纹及脱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瘙痒。
触及皮损可感觉浸润增厚,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疼痛、出血。
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可以辅助观察手指皮肤的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检查可见皮肤角化过度,部分甲皱襞轻度潮红、肿胀,微循环存在障碍,这是诊断皲裂性湿疹的依据之一[9]
过敏原检查
过敏原检查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过敏体质。其中斑贴试验是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斑贴试验结果对患者实际暴露接触史做相关性分析,相关或可疑相关的斑贴试验阳性结果可作为寻找本病发病的病因。
检查时注意事项:测试期间不要接触水及搔抓贴敷部位;测试期间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真菌涂片或真菌培养
皲裂性湿疹需要注意与角化型手足癣鉴别,需要排除原发或继发真菌感染可能。

鉴别诊断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相似点:皆可出皮肤角化增厚、皲裂。
不同点: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婴儿期开始发病,可伴甲板增厚、浑浊,但不伴瘙痒,有家族史,遗传学咨询有助于明确该诊断。
角化型手足癣
相似点:皆可出现手部皮肤粗糙、角质增厚、干燥、脱屑。
不同点:皲裂性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甲病变少见,真菌检查阴性;角化型手足癣皮损多不对称,呈单发,常起深在性水疱,境界清楚,可有甲损害,常伴甲增厚、浑浊,真菌检查阳性[1-2]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皮肤干燥、皲裂,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治疗原则: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以预防及对症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皲裂型湿疹需要特别注意润肤保湿,合理使用润肤剂可改善角质层水合状态,维持皮肤脂质平衡,同时促进屏障功能恢复。
建议每天工作结束后以及睡前多次使用润肤剂。
应选择不含芳香剂或防腐剂等的润肤剂,富含脂类的皮肤屏障修复乳,建议在白天使用含亲水性基质的润肤剂,在睡前选择富含脂质的无芳香型润肤剂[1-2,5-8]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软膏
应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应尽可能短。
对于轻中度皮损选择局部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2~4周,重度患者可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4~8周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2周治疗。症状好转后可改为长期“主动维持治疗”,即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每周2次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同时配合润肤剂,可有效降低复发频率,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对于顽固性肥厚性皮损、角化型皮损还可选用含有水杨酸、维A酸等成分的复方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或封包。
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根据功效强弱分为弱效、中效、强效、超强效。
弱效的有1%氢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等;
中效的有0.1%曲安奈德乳膏、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强效的有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等;
超强效有0.1%氟轻松软膏、0.05%氯倍他索软膏等。
注意事项: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外用激素可引起皮肤萎缩、紫癜、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真菌、细菌感染。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要用紫外线治疗,避免阳光暴露。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交替使用,可以减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其他药物
角质剥脱剂:可使角质层脱落或变薄。常用药物如5%~10%水杨酸软膏、10%~20%尿素霜[10]
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异常增殖,抑制角化过度。常用药物如0.1%维A酸乳膏、他扎罗汀等。建议夜间使用,涂抹后进行封包。
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
常用药物:一般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
注意事项:有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者,勿与其他镇静性药物同时应用。
维A酸类
不作为常规治疗选择。常用药物有阿维A胶囊、异维A酸。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禁用,育龄期女性服药前后2年内严格避孕。不良反应包括致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钙、骨骼早期闭合、皮肤黏膜干燥、肝功能异常等。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泼尼松、地塞米松、复方倍他米松。
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慎重选用。且停药后易复发。
免疫抑制剂
常用药物: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呤片、环孢素。
注意事项:中重度或其他方案治疗无效者可选用,均为超说明书用药。此类药物可在短期内减轻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血压等相关指标,育龄期女性应严格避孕。
维生素类
常用药物如维生素A、E,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引起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物理治疗
紫外线治疗
常用的有窄谱中波紫外线和中高剂量长波紫外线。
适用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中重度顽固性复发性患者。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皮肤红斑及刺激症状。12岁以下不使用长波紫外线。
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
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法。
长期应用局部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特别是致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预后
治愈情况
症状轻者及时治疗可缓解皮肤干燥、皲裂,促使皮损得到恢复。难治者规范治疗可减少复发。

危害性
皲裂性湿疹是以皮肤瘙痒、干燥粗糙、皲裂、苔藓化、角化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进展,会影响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
若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损,容易导致糜烂、感染等相关病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粗食杂粮,均匀摄入各种维生素。
生活管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浴,禁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洗手、洗浴后宜使用足量润肤霜保湿。
不要过度搔抓或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衣服宜宽松,穿纯棉制品,避免摩擦皮肤。
避免日光暴晒,外出注意遮阳。
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通过音乐、倾诉等方式舒缓心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运动,控制好血糖,提高身体免疫力。

病情监测
注意手部或足部的干燥、裂纹、脱屑、疼痛、瘙痒是否加重。
如果症状加重,要及时复诊。

预防
手部、足部避免长时间、高频率直接接触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等碱性洗涤剂,使用时戴橡胶手套,做好防护。
经常用温水洗手洗脚,洗后立即擦干,涂抹凡士林等护肤品滋润皮肤。
寒冷天气注意手脚保暖,防止干裂。
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5-8]

参考文献

[1]
张建中,高兴华.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Fartasch M. Wet work and barrier function. Curr Probl Dermatol 2016;49:144–151.

[4]
Politiek K, Loman L, Pas HH,etc. Hyperkeratotic hand eczema: Eczema or not? Contact Dermatitis. 2020 Sep;83(3):196-205.

[5]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科学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手部湿疹科研协作组”. 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19-26.

[6]
Chronic hand eczema.[2022-10-4].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hronic-hand-eczema

[7]
Silverberg JI, Guttman-Yassky E, Agner T, Bissonnette R, Cohen DE, Simpson E, Wollenberg A, Thyssen JP. Chronic Hand Eczema Guidelines From an Expert Panel of the International Eczema Council. Dermatitis. 2021 Sep-Oct 01;32(5):319-326.

[8]
Kim HJ, Bang CH, Korean Society of Contact Dermatitis and Skin Allergy. 2020 Kor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and Eczema. Ann Dermatol. 2021 Aug;33(4):351-360.

[9]
Çetinarslan T, Türel Ermertcan A, Temiz P. Dermoscopic clues of palmoplantar hyperkeratotic eczema and palmoplantar psoriasis: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90 patients. J Dermatol. 2020 Oct;47(10):1157-1165.

[10]
谢龙会.掌跖部皲裂型湿疹患者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10%尿素乳膏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34-3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