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 宽胸化瘀治疗胸痹心痛 发作性心慌伴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三年余 加重三天

2023年1月4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出处

《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摘要

益气养阴,宽胸化瘀治疗胸痹心痛病。患者李某,女,70岁,汉族,工人,家住郑州市南阳路17号。于1987年2月18日,住我院治疗。主诉:发作性心慌伴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三年余加重三天。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以益气养阴,宽胸化瘀为治法,以袁氏镇心痛汤加减,治疗21天,以复方丹参片,归脾丸巩固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医生

袁海波

姓名

李某

性别

就诊时间

1987-02-18

节气

雨水前第1天

主诉

发作性心慌伴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三年余,加重三天。

现病史

患者于1985年2月首次出现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经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曾用中药复方丹参片,西药硝酸甘油片等治疗,病情有好转。本次因劳累复加受寒诱发病情加重,经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于1987年2月18日住我院治疗。入院时心前区疼痛每天发作一至二次,每次五至七分钟,轻微活动诱发胸痛难忍,并向左肩放射,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伴有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大便干燥。

刻下症

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大便干燥。

既往史

无特殊病史。

婚育史

无异常。

体温

36.5

血压

90/58

呼吸

18

舌质

暗淡,舌体正常

舌苔

薄白乏津

脉象

沉细无力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正常。入院心电图:T波v3-v5高尖,较既往心电图T波增加4mm。

辨证分析

患者年过七旬,身体消瘦,宿疾三年,复加劳累受寒,诱发本病发作。患者为阴虚体质,阴虚生内热,阴虚则血少,劳则伤心气,复加受寒,寒主收引,致使血行迟滞而血瘀内阻心脉,而成心脏气阴两虚兼血瘀之证。气阴两虚则心慌、气短、乏力、头晕。血行迟滞,瘀血内阻,则胸闷胸痛反复发作,此所谓“不同则痛”。面色紫暗,舌质暗淡为血瘀之象。脉沉为心气虚弱,细为阴血不充。

中医诊断

1.胸痹心痛
2.便秘

西医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
2.习惯性便秘

中医证候

气阴两虚兼血瘀

治则治法

益气养阴,宽胸化瘀

方名

袁氏镇心痛汤加减

方剂组成

党参15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全瓜蒌15g 薤白15g 炒葶苈子15g 桂枝6g 石菖蒲10g 元胡12g 薄荷12g 炙甘草6g 三七粉3g(冲服)

用法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医嘱

1.避风寒;2.畅情志;3.勿劳累;4.通二便;5.适运动。

二诊

就诊时间

1987-02-25

舌质

暗淡

舌苔

薄白

辅助检查

心电图:T波v3-v5高尖下降2mm。

辨证分析

服药后,心气渐复,心脉渐通,故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明显好转。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唯大便仍干燥,是为血虚失于润燥。上方去石菖蒲解其辛温伤阴,加当归15g补养心血,润肠通便。

中医诊断

1.胸痹心痛
2.便秘

西医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
2.习惯性便秘

中医证候

气阴两虚兼血瘀

治则治法

益气养阴,宽胸化瘀。

方剂组成

党参15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全瓜蒌15g 薤白15g 炒葶苈子15g 桂枝6g 元胡12g 薄荷12g 当归15g 炙甘草6g 三七粉3g(冲服)

用法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医嘱

1.避风寒;2.畅情志;3.勿劳累;4.通二便5.适运动。

预后

痊愈,明显改善。

按语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年过七旬,气阴两虚,阴寒凝滞,心血瘀阻。方用袁氏镇心痛汤加减治疗。方中党参、麦冬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元胡、三七活血化瘀,全瓜蒌,薤白、葶苈子宽胸宣痹,豁痰行水共为臣药;石菖蒲通关开窍,祛湿化浊,薄荷辛凉生清,疏肝解郁,五味子养心阴,敛心气,三味共为佐药;桂枝辛温和营血,温通心脉,炙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二味共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宽胸化瘀功效。使心气得复,心阴得养,心脉得通,符合病机,疗效满意。一诊服药七剂后,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便干改善,心电图亦有改善;二诊去石菖蒲,解其辛温伤阴,加当归补养心血,润肠通便。三诊服药七剂,精神体力好转,心前区疼痛发作次减少,七天仅一作,且程度轻微。故效不更方,继服七剂。四诊来述,心前区疼痛未有发作,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便干消失,症状痊愈,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此乃心气得复,心血得养,心脉得通的佐证。

三诊

就诊时间

1987-03-02

舌质

偏暗,舌体正常

舌苔

薄白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

辨证分析

观其外而知其内,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基本消失,是症状好转之外现。此为心气得复,心血得养,心脉通畅之内在。

中医诊断

1.胸痹心痛
2.便秘

西医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
2.习惯性便秘

中医证候

气阴两虚兼血瘀

治则治法

益气养阴,宽胸化瘀。

方剂组成

党参15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全瓜蒌15g 薤白15g 炒葶苈子15g 桂枝6g 元胡12g 薄荷12g 当归15g 炙甘草6g 三七粉3g(冲服)

用法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医嘱

1.避风寒;2.畅情志;3.勿劳累;4.通二便5.适运动。

预后

显效,明显改善。

按语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年过七旬,气阴两虚,阴寒凝滞,心血瘀阻。方用袁氏镇心痛汤加减治疗。方中党参、麦冬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元胡、三七活血化瘀,全瓜蒌,薤白、葶苈子宽胸宣痹,豁痰行水共为臣药;石菖蒲通关开窍,祛湿化浊,薄荷辛凉生清,疏肝解郁,五味子养心阴,敛心气,三味共为佐药;桂枝辛温和营血,温通心脉,炙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二味共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宽胸化瘀功效。使心气得复,心阴得养,心脉得通,符合病机,疗效满意。一诊服药七剂后,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便干改善,心电图亦有改善;二诊去石菖蒲,解其辛温伤阴,加当归补养心血,润肠通便。三诊服药七剂,精神体力好转,心前区疼痛发作次减少,七天仅一作,且程度轻微。故效不更方,继服七剂。四诊来述,心前区疼痛未有发作,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便干消失,症状痊愈,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此乃心气得复,心血得养,心脉得通的佐证。

四诊

就诊时间

2009-03-09

舌质

淡红,舌体正常

舌苔

舌苔薄白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辨证分析

心前区疼痛基本控制是心脉得通体现,此即“通则不痛”之理。胸闷缓解为胸气得展。气短、头晕、乏力症状消失为心气得复,心血得养的特征。病情向愈。据“中病即止”原则,可停服中草药汤剂,改服中成药巩固治疗,可择日出院。

中医诊断

1.胸痹心痛
2.便秘

西医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
2.习惯性便秘

中医证候

气阴两虚兼血瘀

治则治法

益气养阴,宽胸化瘀。

方名

复方丹参片,归脾丸

方剂组成

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每日3次。以活血化瘀,畅通心脉,治其标。 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以养心健脾,补血安神,治其本。

医嘱

1.避风寒;2.畅情志;3.勿劳累;4.通二便;5.适运动。

预后

痊愈,消失。

按语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年过七旬,气阴两虚,阴寒凝滞,心血瘀阻。方用袁氏镇心痛汤加减治疗。方中党参、麦冬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元胡、三七活血化瘀,全瓜蒌,薤白、葶苈子宽胸宣痹,豁痰行水共为臣药;石菖蒲通关开窍,祛湿化浊,薄荷辛凉生清,疏肝解郁,五味子养心阴,敛心气,三味共为佐药;桂枝辛温和营血,温通心脉,炙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二味共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宽胸化瘀功效。使心气得复,心阴得养,心脉得通,符合病机,疗效满意。一诊服药七剂后,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便干改善,心电图亦有改善;二诊去石菖蒲,解其辛温伤阴,加当归补养心血,润肠通便。三诊服药七剂,精神体力好转,心前区疼痛发作次减少,七天仅一作,且程度轻微。故效不更方,继服七剂。四诊来述,心前区疼痛未有发作,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便干消失,症状痊愈,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此乃心气得复,心血得养,心脉得通的佐证。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