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14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和流涕等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需要进行隔离,并接受对症治疗,必要时抗病毒治疗等

定义
甲型H1N1流感是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暴发了含有猪流感病毒基因的甲型H1N1流感,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
该病曾被称为“猪流感”,后被称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

发病情况
2009年3~4月,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随后疫情很快在全球蔓延,2009年5月11日我国也发现首例病例。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告新的流感大流行已经在全球开始。
到2010年8月10日,WHO宣布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步入后流感大流行时代。

病因
致病原因
甲型H1N1流感是由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重症高危人群
妊娠期女性。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
肥胖者,体重指数>30kg/m²。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症状
潜伏期: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
主要症状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常伴有咽喉痛、干咳等。
有些会出现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有些会出现腹泻和呕吐。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等。
部分患者因出现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

并发症
肺炎
包括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可能会在流感2~4天出现病情加重或流感恢复后出现病情加重,症状包括发热、剧烈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
呼吸衰竭
肺部的感染可能会导致出现换气功能受阻,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全身性的缺氧,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血氧症。
心脏炎
可出现心慌、乏力、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可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肾衰竭
可出现恶心、食欲差、乏力,部分人会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周围人群有类似症状,或与确诊感染者有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呼吸内科
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以就诊于呼吸内科。
急诊科
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做胸部听诊、胸部CT,建议穿着容易穿脱衣服,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服,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提前告知医生。
就医前避免接触周围人群,戴好口罩、手套,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乘坐非公共交通工具。
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头痛、咽痛?
是否有鼻塞、流涕?
是否有咳嗽、咳痰?
是否出现肌肉酸痛?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接触过出现类似症状患者?
近期是否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区?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

诊断
诊断依据
医生会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病史
发病前7天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区,或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
临床表现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乏力等,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生化检查
部分会出现低钾血症,少数有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检查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并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可确诊。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等)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

血清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影像学检查
主要使用的影像学检查为胸部X线影像和胸部CT检查,合并肺炎时会出现病毒或细菌、真菌感染的异常改变。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相似点: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乏力等症状。
不同点:普通感冒不发热或中低度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少见,传染性弱,通过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病原学检查可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点: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不同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有可追溯的与确诊患者的接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相似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竭等。
不同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多有接触家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病史,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有助于鉴别。

治疗
隔离与对症治疗
疑似患病或确诊后应该进行隔离,并尽早接受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疾病扩散。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时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有咳嗽症状时可以使用止咳化痰药,如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片和溴己新等。

抗病毒治疗
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
临床症状较轻、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者,无需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呈动态恶化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需尽早使用进行抗病毒治疗。

抗菌治疗
非常规治疗,仅在出现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接受相应的抗细菌和(或)真菌治疗。

支持治疗
如出现憋喘、低血氧或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氧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如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或休克时,也需要给予对应的支持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可以缓解本病的症状,需要请有资质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治。
清热解毒、宣肺透邪药物
可缓解发热、寒战、咽痛、头痛、咳嗽等症状。
清热解毒、化湿和中药物
可缓解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
清气凉营药物
可缓解高热、咳嗽、烦躁不安、胸闷气短、甚至神昏谵语等症状。

预后
治愈情况
轻症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如果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则预后较差。

危害性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患病后预后较差。
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综合征等,甚至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鼓励多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
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禁酒。
生活习惯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

预防
监测与控制传染源
一旦确诊或疑似患病,应当进行隔离。
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控陪护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远离公共场所并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切断传播途径
患病后,使用过的用品应当及时消毒处理。
接触患者脏衣物、日用品后必须用肥皂洗手。
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
保护易感人群
流行地区人群可接种甲型H1N1流感灭活疫苗,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R/OL]. (2020-10-27) [2020-08-01].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11/a943c67d55c74e589d23c81d65b5e221/files/a671529d4c7b428b88489f71212df083.pdf

[2]
李兰娟,任红,高志良. 传染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