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征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22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一种运动障碍疾病,需要不断活动双腿改善不适,影响睡眠
表现为休息时双腿异常不适感,需要被迫活动方可改善
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神经元受损、疾病等有关
不能治愈,多数人症状持续终身,仅可缓解

不宁腿综合征是什么?

定义
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累及腿部。
表现为静息状态双腿极度不适感,不断活动双腿可减轻。
本病不危害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分型
按照发病年龄分型
早发型不宁腿综合征:发病年龄≤45岁,多有家族史,多数病情进展较慢。
晚发型不宁腿综合征:发病年龄高于45岁,多无家族史,病情进展相对迅速。
按病因分型
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或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
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肾衰竭等。
按严重程度分型
轻度:偶尔周期性发作,轻微影响入睡,不引起明显睡眠障碍。
中度:每周发作≤ 2 次,延迟入睡时间,中度干扰睡眠,白天正常功能受轻微影响。
重度:每周发作>3 次,严重干扰夜间睡眠,白天功能受明显影响。
发病情况
整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15%。
欧洲和美国本病患病率为9.6%左右。东亚国家少见。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女性多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2~3)。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不宁腿综合征只在腿部发病吗?
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在下肢难以名状的不舒适感,但也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发病初期症状主要出现在双下肢,也有部分人出现上肢不适,多为对称性发作。
随着病情进展,不适感可蔓延至躯干、面部、髋部。
不宁腿综合征只在晚上发作吗?
不宁腿综合征并非只在晚上发作,但夜间症状会较为明显。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巴胺系统障碍有关。有研究显示夜间多巴胺浓度降至最低,正是本病发作的高峰期。
从症状表现来看,本病清晨及上午症状较轻,傍晚及夜间症状最重,休息状态比活动时明显。典型表现为夜间卧床时,不适感强烈,常需踢腿、捶腿或者按摩腿部以减轻不适。
不宁腿综合征能治好吗?
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通常难以痊愈,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有治愈可能。
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以对症缓解为主,少数情况下症状可自行消失数年。
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可针对病因治疗,随着病因的消除,本病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尿毒症患者经肾移植、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叶酸缺乏患者经叶酸补充之后,症状都有可能缓解。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目前主要认为与遗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等因素有关。主要病因如下。
遗传
55%~92%的原发性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部分继发性患者也有家族史。
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
指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损害,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之一。
补充相应作用的药物可明显缓解症状。
血液循环障碍
可疑病因之一,经治疗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后,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内源性阿片肽释放
研究发现本病病情越重,脑内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越多。
使用外源性阿片类物质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
铁缺乏
有研究认为,大脑功能区血清铁转运发生障碍,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患者体内可出现铁缺乏,且补充铁剂对治疗本病有效。
疾病
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多继发于某种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肾衰竭、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缺铁性贫血、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周围神经病变、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脑铁缺乏、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能异常和遗传因素是不宁腿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铁元素在髓鞘合成、能量供应、多巴胺合成与突触多巴胺受体D2表达中有重要作用。缺铁可造成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本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非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神经元损害。

症状
不宁腿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安静状态下及夜间睡眠时,双下肢有极度不适感,难以名状,活动双腿的意愿强烈,被迫敲打或活动双腿,当患者回到休息状态时症状常常会再次出现,因而严重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主要累及双下肢,多为对称性发作。
部分人可出现上肢不适感。
后期随病情进展,躯干、面部、髋部也可能出现症状。
发病规律
清晨及上午症状较轻。
傍晚及夜间症状最重。
静息状态下症状明显(长时间坐、卧、睡眠),活动、捶打腿部后症状可缓解。
典型表现
下肢不适感
症状可累及踝部、膝部,或直接累及整个下肢,近半数人可累及上肢。
安静状态或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难以名状的极度不适感。
下肢深部有麻木感、撕裂感、蚁行感、蠕动感、烧灼感、刺痛感、肿胀感。难以忍受或无法用言语描述。少数人有明显疼痛。
休息时出现症状,活动双腿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缓解症状。
夜间卧床时症状强烈,半夜后达到高峰,常需夜间被迫踢腿、活动关节或者按摩腿部以减轻不适。
被迫不停活动下肢
因下肢极度不适感引发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
可能有来回走动、不停晃动或屈曲伸展下肢、在床上辗转反侧等动作。
常导致过度活动,严重时夜间被迫起床不停行走。

并发症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80%患者有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具体表现是睡眠时重复出现刻板的髋、膝、踝关节的三联屈曲(大腿、小腿、足背屈曲),导致足趾背伸。
腿部刻板的、重复屈曲动作,可导致夜间惊醒。
睡眠障碍
由于症状夜间加重,肢体被迫活动,绝大多数患者伴发睡眠障碍,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等。
长期失眠会造成白天嗜睡、工作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体重减轻、食欲降低等。
精神心理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导致患者有强烈不适症状、夜间肢体被迫活动无法入睡,长时间、反复发生,容易造成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安静或睡眠时下肢明显不适感,或睡眠时频繁活动下肢,影响正常生活或睡眠,应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发病规律、诱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主要症状是什么?
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症状出现多久了?持续多长时间?
睡眠受影响吗?是否需要夜间起身行走活动?
下肢是否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
病史清单
是否有不宁腿综合征家族史?
是否有缺铁性贫血病史?
是否患有慢性肾衰竭、类风湿关节炎、叶酸缺乏等疾病?
检查清单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查、血生化检查
其他检查:多导睡眠监测、肌电图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
用药清单
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罗匹尼罗、普瑞巴林、普拉克索、硫酸亚铁、氯硝西泮、可待因、氢可酮、美沙酮

诊断
诊断依据
不宁腿综合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但通常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以排除继发性病因。
病史
有不宁腿综合征家族史。
有缺铁性贫血病史。
有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肾衰竭、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周围神经病变、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双腿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导致有运动肢体的强烈愿望,主要是下肢。
不能入睡,不停运动肢体以缓解异常感觉。
症状在休息和夜间加重。
常伴有腿部出现一过性疼痛和瘙痒。
体征
体格检查患肢无明显异常,一般仅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
缺铁者有指甲脆薄,容易折断,凹陷或勺状,皮肤苍白等;终末期肾病口腔有氨臭味、水肿表现等。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能提示有贫血、肾功能异常、高血糖等异常情况。
血常规检查:主要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若存在贫血,还需要进行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查判断是否缺铁。
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查: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血生化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肝肾功能是否异常,血糖是否升高。
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显示70%~80%的成人不宁腿综合征伴有周期性腿动,同时多数患者伴有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等,提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等睡眠障碍。
肌电图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是否存在下肢神经肌肉损伤。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
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排除脑部疾病。
遗传学检查
有家族史者,可以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确定其发病的基因类型。

诊断标准
基本诊断标准
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常伴有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
静息时出现或加重。
活动后部分或完全缓解。
傍晚和夜间加重。
支持诊断证据
阳性家族史。
有周期性肢体运动。
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相关的临床特点
临床病程多样:轻症患者呈波动性,中重度患者为慢性进展性。
睡眠障碍:白天疲倦乏力。
除缺铁、妊娠、终末期肾病等原发病外,查体和辅助检查通常无异常。

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点: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症状,夜间加重。
不同点:症状在四肢远端(手足端)对称发生,缓慢累及近端,活动肢体不能缓解症状。
静坐不能
相似点:被迫发生肢体活动。
不同点:由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止吐药)引起,存在主观上思想不安,无家族史,多不影响睡眠。常有轻度椎体外系症状(面容呆板、肌肉震颤、动作迟缓、流口水等)。
夜间腿肌痉挛
相似点:夜间腿部肌肉痉挛、疼痛,活动后减轻。
不同点:疼痛较重,多单侧发生,屈伸腿部、站立、行走可减轻症状,没有明显的蚁行感、烧灼感等多种形式的不适感,可能会触摸到挛缩的肌肉。
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点:腿部不适。
不同点:下肢动脉硬化是因为肢体的动脉壁发生病变,影响血流供应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具有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特点,彩超、CT 可协助鉴别。
老年性瘙痒症
相似点:下肢瘙痒、不适。
不同点:老年性瘙痒症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或过度洗烫等因素诱发,可发生在四肢及躯干。

治疗
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病因及发病机制都不明确,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
通过各项检查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患尿毒症者采取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有缺铁性贫血者积极通过药物(琥珀酸亚铁等)及饮食(如动物血、鸡心等)补铁。
叶酸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
去除诱因
可诱发本病的因素也要避免,如含咖啡因的药物、食物、饮料。
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本病,应遵医嘱避免或使用其他替代药物。
避免吸烟、酗酒。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芥末等。

药物治疗
病情轻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在需要长途旅行或长时间静坐的特殊情况下可临时用药减轻症状。中度或重度病情多需要规律用药缓解症状。
多巴胺能药物
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首选药物,用药的剂量较小,没有晨间反跳现象(早晨症状突然加重)。
复方多巴制剂
适用人群:轻度症状、需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火车等)的人。
常用药物: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等。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悸、低血压等。
多巴受体激动剂
70%~90%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效果良好。
适用人群:中重度患者,发作频繁者,需要短期治疗者。
常用药物: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戈汀贴剂。
不良反应:头痛、便秘、外周水肿、幻觉、食欲亢进等,部分人可有病理性赌博、过度购物、性欲亢进等冲动控制障碍症状。
抗癫痫药物
适用人群: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时疗效不佳、无效或者不耐受不良反应者,可选用或合用抗癫痫药物。
常用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不良反应:镇静、共济失调等。
铁剂
适用人群:铁缺乏者。
常用药物:硫酸亚铁加维生素C。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等。
苯二氮䓬药物
常用药物:氯硝西泮。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异常兴奋、神经过敏易激惹、肌力减退,较少发生的有行为障碍、思维不能集中、易暴怒(儿童多见)。
阿片类药物
适用人群:使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无效者,其他治疗效果也不佳的难治性不宁腿综合征。
常用药物:可待因、氢可酮、美沙酮、羟考酮、曲马多。
不良反应:便秘、尿潴留、瞌睡、认知改变、呼吸抑制、药物依赖。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不能自愈,呈慢性病程。
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少数可症状减轻或消失数年。
多数患者症状持续终身。
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药物耐受等问题。
本病不会缩短寿命,疾病本身对寿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能会因长期睡眠障碍、抑郁等并发症,引起身体各系统问题,影响健康。

危害性
本病因夜间症状加重、肢体被迫活动、周期性肢体活动障碍等原因,绝大多数伴有睡眠障碍。
因病情造成的不适,以及持续的睡眠障碍,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日间功能,在进行一些危险活动或高空作业时危险性增加。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定时洗澡、按摩腿部肌肉,可在浴缸或泡澡桶内浸泡双腿,并仔细按摩双腿肌肉。
适度进行肢体运动,尤其是睡前,以双下肢活动为主。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尽量避免熬夜,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通过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等,增强免疫力。
戒烟。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低盐、低糖、少油),多吃高蛋白食物、新鲜水果、蔬菜,避免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理解疾病,树立信心,积极排解负面情绪,避免焦虑、抑郁,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

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避免可疑的诱发因素为主。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肾衰竭、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避免吸烟、酗酒,避免长期大量饮用咖啡。
保持营养均衡充足,多吃高蛋白食物如蛋、奶、豆制品,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果等。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压力过大。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下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赵忠新. 睡眠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5]
Restless Legs Syndrome Factshee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15. http://www.ninds.nih.gov/disorders/restless_legs/detail_restless_legs.htm

[6]
Restless legs syndrome. MedlinePlu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17.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0807.htm

[7]
Aurora, R. Nisha; Kristo, David A.; Bista, Sabin R.; Rowley, James A.; Zak, Rochelle S.; Casey, Kenneth R.; Lamm, Carin I.; Tracy, Sharon L.; Rosenberg, Richard S..Update to the AAS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Treatmen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in Adults—An Update for 2012: Practice Parameters with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Sleep, 2012, 35(8): 1037.

[8]
Buchfuhrer, MJ.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Neurotherapeutics (Review). 2012, 9 (4): 776–90.

[9]
Earley, Christopher J.; Silber, Michael H.. Restless legs syndrome: Understanding its consequences and the need for better treatment. Sleep Medicine, 2010, 11(9): 807–15.

[10]
Regulation Name: Vibratory counter-stimulation devic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4. http://www.accessdata.fda.gov/cdrh_docs/pdf10/k102873.pdf

[11]
Garcia-Borreguero, Diego; Williams, Anne-Marie. An update on restless legs syndrome (Willis-Ekbom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 2014, 27(4): 493–501.

[12]
Klein, Marianne O.; Battagello, Daniella S.; Cardoso, Ariel R.; Hauser, David N.; Bittencourt, Jackson C.; Correa, Ricardo G. Dopamine: Functions, Signaling, and Association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19, 39(1): 31–59.

[13]
. Long-Term Treatmen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An Approach to Management of Worsening Symptoms, Loss of Efficacy, and Augmentation. CNS Drugs, 2015, 29(5): 351–357.

[14]
Moore, H; Winkelmann, J; Lin, L; Finn, L; Peppard, P; Mignot, E. Periodic leg movements during sleep are associated with polymorphisms in BTBD9, TOX3/BC034767, MEIS1, MAP2K5/SKOR1, and PTPRD. Sleep, 2014, 37(9): 1535–1542.

[15]
Rosenberg, Richard S.; Tracy, Sharon L.; Lamm, Carin I.; Casey, Kenneth R.; Zak, Rochelle S.; Rowley, James A.; Bista, Sabin R.; Kristo, David A.; Aurora, R. Nisha. The Treatmen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in Adults—An Update for 2012: Practice Parameters with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leep, 2012, 35(8): 1039–1062.

[16]
Sateia, Michael J.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 Chest, 2014, 146(5): 1387–1394.

[17]
Schormair, Barbara.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risk loci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in individuals of European ancestry: a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7, 16(11): 898–907.

[18]
Trenkwalder, Claudia; Zieglgänsberger, Walter; Ahmedzai, Sam H.; Högl, Birgit. Pain, opioids, and sleep: implications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treatment. Sleep Medicine, 2017, 31(): 78–85.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