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28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某些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对红细胞产生免疫性损伤所致溶血性贫血。按免疫机制分为半抗原型、免疫复合物型、自身抗体型和非免疫蛋白吸附型。患者常有服药史,发生溶血前有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等。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液科

临床症状
贫血、皮疹、发热、寒战、呕吐、腰痛、血红蛋白尿、肝大、腹水等。

危害
部分患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并发症
休克、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检查
血常规、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结合珠蛋白、肾功能等。

诊断
根据服药史,皮疹、发热等症状,结合血常规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原则
停用致病药物,改善贫血,治疗并发症等。

治愈性
可治愈。

饮食建议
低盐饮食。

病因
病因
多种药物可诱发本病,主要见于青霉素、四环素、异烟肼、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半抗原型:多见轻中度贫血,贫血症状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隐匿发生。急性发作者可有血尿。2.免疫复合物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腰酸背痛,伴血尿、蛋白尿、少尿、肝大等。3.自身抗体型: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贫血。

诊断依据
1.发病前有服药史,停药后溶血迅速消失,贫血缓解。2.抗人球蛋白直接、间接试验均阳性。3.血常规可见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可见球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下降等。5.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证据。

治疗
治疗方针
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贫血严重者可输注红细胞,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
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对自身抗体型患者,停药并加用糖皮质激素。

其他治疗
积极处理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应于药物排除后输注红细胞,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预后情况
一般病情较轻,停药后预后良好,少见溶血严重危及生命者。

护理
日常护理
1.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药。2.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