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动脉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2023年2月13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所属科室: 心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动脉是臂部的主要动脉

腋动脉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可将心脏射出的血液运输到上肢

位置

腋动脉位于人体腋窝,在第1肋外侧缘续接锁骨下动脉,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于肱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1段

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前方邻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穿过该筋膜的结构;后方邻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和第1肋间隙等;外侧邻臂丛后束和外侧束;内侧有腋静脉胸上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和腋淋巴结尖群。

第2段

位于胸小肌后方,前有胸大肌、胸小肌及其筋膜;后邻臂丛后束和肩胛下肌;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内侧是臂丛内侧束和腋静脉。

第3段

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前方有胸大肌,且与正中神经内侧根及旋肱前血管紧密相邻;后邻桡神经、腋神经、大圆肌肌腱、背阔肌和旋肱后血管等;外侧有正中神经外侧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内侧为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腋静脉及其周围淋巴结。

腋动脉是臂部的主要动脉,共发出6个分支,即第1段1个分支、第2段2个分支、第3段3个分支,具体如下:

1个分支

胸上动脉,细小,分支分布于第1、2肋间隙前部。

2个分支

胸肩峰动脉为一短干,穿锁胸筋膜后,立即分为数支,分别营养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胸外侧动脉,于腋中线稍前方,沿前锯肌表面下行,分布于前锯肌、胸大肌和胸小肌。女性还分布至乳房。

3个分支

肩胛下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后下方走行,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前者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后者与胸背神经伴行进入背阔肌;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穿四边孔向后,分支分布于三角肌,于肱骨外科颈后方,有分支与旋肱前动脉吻合;旋肱前动脉较细,绕过肱骨外科颈前方,与旋肱后动脉吻合。

腋动脉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将心脏射出的血液运输到上肢,并调控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维持管壁内压力恒定。此外,还与来自锁骨下动脉的肩胛上动脉、来自颈横动脉的肩胛背动脉共同构成肩胛动脉网,形成肩部的侧支循环。

腋动脉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鱼肉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避免长期油腻、腌制食品的摄入,有助于预防高血脂的发生,从而减少腋动脉发生血栓、硬化的风险。

腋动脉的运动养护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跳绳、乒乓球等,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腋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栓塞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建议运动强度不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注意运动时的个人防护,避免损伤腋动脉,影响其正常功能。

腋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改善不良习惯、定期检查、加强个人防护、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改善不良习惯

日常注意戒烟限酒、避免受凉等,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处于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腋动脉发生病变。

定期检查

若患有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应注意定期体检,以免因原发病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诱发腋动脉相关疾病的发生。

加强个人防护

腋动脉损伤可因锐性伤、钝性暴力等引起,在生活中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因外伤影响腋动脉功能。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避免劳累、熬夜,有助于腋动脉的养护,同时可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意外创伤。

腋动脉为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当出现腋动脉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腋动脉和不健康腋动脉的区别。腋动脉为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当出现腋动脉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腋动脉和不健康腋动脉的区别。

腋动脉形态

1、正常腋动脉

腋动脉如同“水管”,走行自然,管腔清晰,管径无局限性狭窄或扩张,无斑块或血栓栓塞。

2、异常腋动脉

腋动脉损伤

肱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都有损伤腋动脉的可能,病理变化通常为腋动脉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口内搏动性出血,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血肿压迫或继发血栓形成。

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主要病理表现为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为血管炎性病变,受累腋动脉后,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

腋动脉栓塞

各种原因导致的其他部位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流冲入腋动脉,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早期主要病理变化为腋动脉痉挛,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

动脉炎

累及腋动脉,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壁全层炎性反应,呈节段性分布。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外膜和动脉周围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肌层及弹性纤维破坏,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水肿、增生、肉芽肿形成。最后导致动脉壁纤维化,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完全闭塞。

腋动脉瘤

可发生于腋动脉主管或分支处,影像学检查可见腋动脉区域发生局限性异常扩张,重者可堵塞管腔。

动脉受损后,多表现出血、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具体如下:

出血

腋动脉受损后可有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影响肢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上肢出现皮温下降、苍白、发绀、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等表现。

关节畸形

由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引起的腋动脉受损,常伴有关节畸形表现。

活动障碍

腋动脉受损后可影响上肢肌群的血液供应,影响上肢正常活动,如不能抬举、上肢活动范围受限等。

感觉障碍

腋动脉发生炎性病变,可刺激末梢神经,导致患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全身症状

当腋动脉发生肿瘤疾病,可有发热、乏力、头晕等表现。

腋动脉受损后可引起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腋动脉瘤等疾病,而影响腋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环境因素

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可刺激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诱发腋动脉栓塞。此外,受寒冷刺激、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也是腋动脉相关疾病发生的诱因。

疾病因素

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脱落的血栓可能会进入腋动脉,堵塞管腔,引发腋动脉栓塞。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可影响腋动脉血管壁弹性及血流动力学,易诱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疾病。

医源性因素

如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等医源性操作,易出现动脉栓塞并发症,可累及腋动脉。动脉血管腔内治疗和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导丝、栓塞材料和支架等脱落,也可能导致医源性栓塞。

感染因素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可引发腋动脉血管炎症。

内在因素

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等,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

腋动脉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具有遗传易感性。

腋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肢体缺血症状

如出现上肢疼痛、无力、皮肤苍白、发绀、紫斑或上肢出现明显的变温带等,多因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应警惕腋动脉堵塞性疾病的发生。

疼痛

如果出现上肢疼痛,伴有局部血肿或关节畸形表现,考虑与腋动脉损伤有关,建议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感觉障碍

若有上肢麻木、感觉异常等表现,可能为炎症刺激末梢神经所致,常提示动脉炎累及腋动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腋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腋动脉可通过视诊、触诊、问诊等,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视诊主要观察上肢是否有异常血肿、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触诊主要观察上肢有无异常肿物、皮温变化等,问诊可了解患者有无头痛、肢体麻木、发冷等自觉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和动脉造影检查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腋动脉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等,能够评估手术治疗效果,适用于诊断腋动脉血管畸形、腋动脉血管损伤、腋动脉动脉瘤、腋动脉狭窄或闭塞等疾病。

超声多普勒检查

可用于腋动脉相关疾病的检测,如根据腋动脉音的强弱判断血流强弱,正常呈三相波,波峰低平或呈直线状表示腋动脉血流减少或闭塞。此检查还可显示管壁厚度、狭窄程度、有无附壁血栓及测定流速。

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该检查可了解患者凝血功能、血脂等情况是否存在异常,以及通过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判断是否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