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6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分娩称为早产
发病多与宫内感染、子宫过度膨胀、宫颈功能不全、吸烟、饮酒、吸毒等有关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促胎肺成熟治疗、抑制宫缩治疗、控制感染、分娩处理等
越接近足月的早产儿,预后越好

早产是什么?

定义
正常情况下,妊娠周期应为37~41+6周。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时候分娩,称为早产。
早产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由于孕育时间不足,早产儿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孕周越小,早产儿预后越差。
分类
根据发生原因分类
自发性早产
指孕妇未到37周自发出现早产,约占早产总数的80%。
治疗性早产
指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继续妊娠,未达到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
发病情况
早产占所有分娩的5%~15%。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早产儿长大后有缺陷吗?
大多数早产儿长大后无缺陷。
34~37周出生的早产儿,几乎无出生缺陷。32~34周出生的早产儿,生产前需要促胎肺成熟,出生后需要在新生儿科积极治疗,大部分早产儿长大后无明显出生缺陷。
但28~32周出生的早产儿,肺部成熟度低,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受感染,可能会出现脑瘫等疾病。但随着医学进步,目前此类早产儿的预后也得到极大改善,脑瘫等发病风险也在逐渐降低。
32周早产儿存活率高吗?
32周早产儿基本可以存活。
过去32周的早产儿主要面临肺部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脑损伤、感染等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何促进胎肺成熟、保护早产儿脑神经、预防及控制早产儿感染等难题已经基本攻克,目前32周早产儿经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之后,基本都可以存活。
37+4生产,不到预产期,为什么不算早产?
我们平常讲的预产期是指孕40周,绝大部分孕妇会在预产期前后分娩,37~40+6均属于正常分娩时间。
早产是指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时候分娩,37周后分娩的婴儿均属于足月儿。
不过,如果37+4周自然临产,因刚足月,儿科医生会特别关注胎儿肺部成熟度的检查。

病因
致病原因
孕妇因素:合并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性传播疾病)、子宫急性、子宫肌瘤,急、慢性疾病及妊娠并发症时容易导致早产。
胎儿胎盘因素:约40%的早产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

高危因素
有晚期流产和/或早产史。
多胎。
两次妊娠间隔<6个月。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
胎儿或羊水量异常。
子宫、子宫颈或胎盘存在病变。
孕妇抽烟或滥用药物。
感染性疾病,如下生殖道的感染等。
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高血压、心脏病、肾炎、阑尾炎等。
妊娠并发症,如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孕妇过度消瘦(体重指数<19.0,或孕前体重<50kg)。
孕妇精神或心理压力大。
孕妇受到创伤。

症状
早产的症状可分为先兆早产和早产临产两个阶段。
先兆早产
孕妇出现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腰背部疼痛。
子宫收缩间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逐渐缩短的趋势;收缩持续时间为20~30秒,并有逐渐延长的倾向。
有的孕妇会伴有阴道分泌物排出。
有的孕妇会出现阴道大量液体“涌出”。

早产临产
孕妇出现规律宫缩,如每20分钟4次或每60分钟8次,同时宫颈管进行性缩短,伴有宫口扩张,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腰背部疼痛。
有的孕妇会伴有阴道出血和/或大量液体流出(胎膜早破)。

就医
就医科室
产科
若妊娠28周以后但不足37周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等情况。
阴道有液体涌出。
急诊科
若妊娠28周以后但不足37周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
出现大量的阴道流血、下腹剧痛等情况。
阴道有大量液体涌出。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记录最后一次月经开始时间,供医生参考。
建议携带近期病历资料,供医生参考。
阴道出血时,可将擦有血渍的纸巾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开始时间、程度、特殊表现等
最后一次月经开始时间?
是否有阴道出血?什么时候时间开始的?
是否有下腹痛?持续多长时间?
是否有阴道大量液体涌出?
是否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疲倦?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妇科炎症、流产及早产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阴道液体pH测定、羊水结晶检查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或经腹妇科超声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罗红霉素、青霉素类
孕激素:黄体酮、地屈孕酮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未足月胎膜早破史、生殖道感染史、子宫颈功能不全史、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史等。
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规律或不规律的下腹胀痛、腰背疼痛。
可伴有少许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
有的孕妇可表现为阴道流出大量的液体。
体格检查
宫高、腹围检查:可评估胎位、胎儿大小,检查可触及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
阴道检查:可了解宫颈管长度、胎先露情况与位置,是否触及羊膜囊,同时进行骨盆内测量。检查可发现宫颈管进行性缩短,且常伴有少许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
阴道窥阴器检查:看是否有液体流出。
胎心听诊:胎心率为110~160次/分。
B型超声检查
检查胎儿的生长状况、胎盘情况、脐血流情况。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颈长度(CL),有助于预测早产。
妊娠24周前,宫颈长度<25毫米,或宫颈内口漏斗形成伴有宫颈缩短,提示早产风险增大。
实验室检查
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包括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FN)等,有助于预测早产情况。
阴道液pH值测定:检查是否有破膜情况。
羊水结晶检查:可以帮助估计胎儿情况、胎盘功能等。

诊断标准
先兆早产:凡妊娠满28周,但小于37周时,孕妇虽有规律宫缩(指每20分钟4次或每60分钟内8次),但宫颈尚未扩张,而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20毫米则诊断为先兆早产。
早产临产:凡妊娠满28周,但小于37周,出现规律宫缩(指每20分钟4次或每60分钟内8次),同时宫颈管进行性缩短(宫颈缩短≥80%),伴有宫口扩张。

鉴别诊断
早产需要与生理性宫缩(假早产)、假阵缩进行鉴别。
生理性宫缩(假早产)
相似点:均可出现子宫收缩。
不同点:生理性宫缩多为妊娠晚期劳累、多行走后发生收缩,但是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宫缩即可消失,孕妇不会出现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
假阵缩
相似点:均可出现子宫收缩、下腹痛。
不同点:假阵缩表现为宫缩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则,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宫缩强度不会逐渐增加。宫缩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检查可见子宫颈管长度不短缩,子宫颈口无明显扩张,而且可被镇静剂抑制。

治疗
治疗原则
在胎膜完整的基础上,如果情况允许,尽量保胎至34周。
当早产无法避免时,应进行早产分娩,并做好相关早产儿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如果宫缩频繁,但宫颈没有改变,只需要适当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长时间站立。
如果宫颈已有改变,发生先兆临产,需要住院观察并注意休息。
如果是早产临产,需要住院治疗,并且卧床休息。
促胎肺成熟治疗
适用于妊娠小于35周,1周内可能分娩的孕妇,医生会采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的成熟。国外研究提示,当孕龄小于36+6周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均有利于胎儿肺成熟。
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注射液、倍他米松注射液等肌内注射。
抑制宫缩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用于抑制子宫收缩。使用时需要注意心率及血压变化。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适合妊娠32周前短期选用,常用药物为吲哚美辛。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利托君:常用于预防妊娠20周以后的早产。先静脉滴注,随后口服维持治疗。
阿托西班:是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其抗早产的效果与利托君相似。
硫酸镁:是否具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目前存在争议。使用硫酸镁具有降低早产儿发生脑瘫风险的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新生儿低血钙。
控制感染
根据孕妇阴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结果,选择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选择青霉素(B族链球菌检测阳性者首选,如青霉素G)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进行治疗。
早产分娩处理
当早产无法避免时,应停用抑制宫缩的药物,严密观察产程并做好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适时停止早产治疗的情况
宫缩进行性增强,经治疗无法控制。
有宫内感染。
衡量利弊,继续妊娠对母胎的危害大于胎肺成熟对胎儿的好处。
妊娠≥34周,无母胎并发症。
产时处理及分娩方式
准备工作:待产孕妇左侧卧位,间断供氧,增加胎盘氧量以减少早产儿的缺氧,同时需要做好早产儿的相关救治准备。
分娩
大部分早产儿可经过阴道分娩,可以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
尽量缩短产程,生产过程中可施行会阴切开术或产钳助产术,减少胎头在盆底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的颅内出血。
如果并发胎位异常,孕周大于32周,胎儿体重预估超过1000g者,可考虑剖宫产。
早产儿救治
临产后应用止血药物,以减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医生一般会采取延迟切断早产儿的脐带,避免新生儿输血及脑室内出血的概率。
分娩的孕妇注意事项
分娩前准备:与医生沟通,消除疑虑,按医生的要求完成各项手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等;分娩前充足睡眠,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避免疲惫。
分娩期间:分娩时配合医生指令;分娩期间可少量多次进食半流食补充体力。
分娩后
注意多休息。
补充营养,正常分娩者可适当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糖水、藕粉、蛋花汤等;剖宫产者术后24小时进食流食,但不可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致胀气食品。
分娩后有伤口疼痛、宫缩痛、出血等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特别提醒
药物治疗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勿自行用药。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合理的治疗,可延迟出生时间,尽可能足月分娩。
早产儿情况与出生体重、孕周、早产儿的救治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等有关,孕周越小,体重越低,情况越差。

危害性
对早产儿的危害
呼吸系统
早产时如果胎儿的肺部尚未成熟,早产儿出生后,肺部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
早产儿抵御感染的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发生肺炎等。
心血管系统
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有的早产儿早期可有动脉导管开放,可能引发心室扩张。
血液系统
由于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储备少、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
消化系统
早产儿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缺乏维生素K,很容易引起出血。
早产儿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他们的吸吮力也比较差,喂养较为困难,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儿甚至需要用鼻饲喂养。
泌尿系统
早产儿的肾脏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对钠的重吸收功能差,更容易出现低钠血症。
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越不成熟,导致原始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
临床上常用的原始反射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及拥抱反射。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升降,一般体温较低。如果没有注意好保暖,可以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的问题。
对孕妇的危害
早产一旦发生,孕妇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常准备不足,措手不及,怀着挽救胎儿的心理,常会增加手术生产的概率。

日常
日常管理
孕产妇护理
饮食管理
产妇饮食应加强营养,一日4~5餐为宜。
适当进食面条、米饭、燕麦、小米等,以保证充足的能量。
增加鱼、肉、蛋、奶、海产品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确保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出现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不足。
生活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
避免高度紧张及精神刺激。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42天内禁止性生活(正常产褥无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等。
禁止吸烟饮酒。
早产儿护理
维持体温恒定
要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健康状况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如果早产儿体重<2000克,应尽早放置在婴儿保暖箱保温。
早产儿体重>2000克时,不需放入保暖箱,但需要戴帽子保暖。
每天为早产儿测量体温。
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合理喂养
以母乳为首选,早产母乳与足月母乳不同,其含的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能量等成分的比例更适合早产儿的胃口及消化能力,能更好的满足早产儿的需求。
对于极低体重儿,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还需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来强化母乳中的营养素,以达到喂养目标。
无法母乳喂养者,应遵医嘱使用早产儿配方乳。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和牛奶喂养需谨慎。
应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测量体重等。
补充维生素
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应遵从医生安排,及时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
早产儿也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铁剂等物质。
保持呼吸通畅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身体情况
医生会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产妇还应注意观察早产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有任何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预防
一般预防措施
孕妇应尽早建立围产保健卡,遵医嘱定期产检。
积极遵医嘱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孕妇应定期做检查,如有宫颈内口松弛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的清洁,防止阴道及尿道感染。
平衡营养摄入,保证米饭、馒头等主食,鱼、肉、蛋、奶等蛋白质,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体重指数过低(BMI<19.0)。
孕前及孕期戒烟、戒酒。
特殊预防措施
宫颈环扎术
子宫颈关闭不全的孕妇,孕周12~28周内,宫内妊娠为活胎,胎儿生长情况与孕周相符,胎膜完整者,可行宫颈环扎术。
孕酮制剂
适用于单胎、妊娠中期短宫颈的孕妇,无论是否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可遵医嘱使用。遵医嘱使用药物如微粒化黄体酮阴道栓、黄体酮凝胶、17-α羟孕酮。
宫颈托
单纯短宫颈的孕妇,也可采用宫颈托预防早产。

参考文献

[1]
徐丛剑,华克勤. 实用妇产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谢幸,孔北华,段涛. 妇产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边旭明,董悦.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98-500.

[4]
Berghella Vincenzo. Preterm Birth: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M]. Hoboken: Wiley‐Blackwell, 2010.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4):241-245.

[6]
崔焱,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Abiramalatha T, Thomas N, et al. High versus standard volume enteral feeds to promote growth in preterm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2021(3): CD012413.

[8]
Arzuaga BH, Lee BH. Limits of human vi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edicolegal review. Pediatrics, 2011, 128(6): 1047–52.

[9]
Been JV, Nurmatov UB, et al. Effect of 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perinatal and chil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14, 383(9928): 1549–60.

[10]
Bhattacharya S, Raja EA, et al. Inherited predisposition to spontaneous preterm delive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0, 115(6): 1125–33.

[11]
Bruschettini M, O’Donnell C, et al. Sustained versus standard inflations during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o prevent mortality and improve respiratory outcome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2020(3): CD004953.

[12]
Carmody JB, Charlton JR. Short-term gestation, long-term risk: prematurity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ediatrics, 2013, 131(6): 1168–79.

[13]
Crowther CA, Brown J, et al. Magnesium sulphate for preventing preterm birth in threatened preterm labour.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 8(8): CD001060.

[14]
Davey MA, Watson L, et al. Risk-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ng preterm birth 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associated adverse outcome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10): CD004902.

[15]
Dodd JM, Jones L, et al. Prenatal administration of progesterone for preventing preterm birth in women considered to be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7(7): CD004947.

[16]
Eidelman I, Schanler J,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Pediatrics, 2012, 129(3): e827–41.

[17]
Haas DM, Caldwell DM, et al. Tocolytic therapy for preterm delivery: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2012, 345: e6226.

[18]
Hofmeyr GJ, Lawrie TA, et al.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for preventing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nd related problem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2018(10): CD001059.

[19]
Iams JD. Clinical practice: Prevention of preterm parturitio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3): 254–61.

[20]
Lis R, Rowhani-Rahbar A, et al. Mycoplasma genitalium infection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61(3): 418–26.

[21]
McCall EM, Alderdice F, et 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hypothermia at birth in preterm and/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2018(2): CD004210.

[22]
Pinborg A, Wennerholm UB, et al. Why do singletons conceived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have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12, 19(2): 87–104.

[23]
Saccone G, Berghella V, et al. Celiac disease and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6, 214(2): 225–234.

[24]
Tersigni C, Castellani R, et al. Celiac disease and reproductive disorders: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 associations and potential pathogenic mechanisms.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14, 20(4): 582–93.

[25]
Been JV, Nurmatov UB, et al. Effect of 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perinatal and chil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14, 383(9928): 1549–60.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