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19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小儿常见的一组以上腹不适为主的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早饱、嗳气、厌食、反酸、恶心和呕吐等
器质性消化不良多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不明
器质性消化不良针对原发病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为经验性对症治疗

定义
小儿消化不良是一组小儿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早饱、嗳气、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

分类
小儿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小儿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多由消化系统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导致的消化不良。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

发病情况
小儿器质性消化不良仅占消化不良患儿的少数,多数患儿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整体发病情况的规范调查,有限的资料表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在10%~20%,略低于成人,呈现上升趋势。

病因
致病原因
小儿器质性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最为多见。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硬皮病等。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茶碱、口服抗生素和补钾剂等均可引起患儿消化不良症状。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亦不清楚。
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心理因素等。
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基础。

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早饱、嗳气、厌食、反酸、恶心和呕吐。
上腹痛、烧灼感、腹胀:一般在用餐之后发生,或者是在持续性的进食之后会感觉到症状明显加重。
早饱:是指在用餐之后不久就觉得吃不下,或者在正常的饮食量之后,觉得非常饱胀。
厌食:早饱的出现,使得进食量也会明显减少。
嗳气:在自觉餐后饱胀的同时,还会经常性地打饱嗝。
反酸、恶心、呕吐:较少见,常发生于用餐过饱后。
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叠加。

其他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失眠、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一些精神类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不明原因消瘦、进行性吞咽困难、反复或持续性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若孩子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带孩子前往儿科就诊。
急诊科
若孩子出现呕血、黑便、持续呕吐等症状,建议立即带孩子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一天晚上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出现过的症状,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什么时候出现腹痛的?腹痛在什么部位?出现多久了?
腹痛的性质如何?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发作?
腹痛是出现在餐前还是餐后?
孩子有没有肚子胀、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
孩子的食欲有无变化,不愿意吃饭或饮食量减少的现象?
孩子的排便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便秘或腹泻?
孩子有无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
病史清单
孩子最近有没有患过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孩子以往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史?
孩子最近服用过哪些药物?
孩子最近是否经历过生活应激事件?学习压力是否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孩子是否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饭、喜好油炸、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隐血试验、Hp检查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腹部B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混悬液
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患儿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史。
患儿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等药物。
患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临床表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的主要症状有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早饱、嗳气、厌食、反酸、恶心和呕吐。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可能还会伴有持续性腹痛、呕血或黑便、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呕吐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患儿是否贫血。
6个月到6岁血红蛋白(Hb)<110g/L;6~14岁Hb<120g/为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检查前无需禁食、禁水。
粪隐血试验
有助于判断患儿消化道是否有少量出血。
正常结果为阴性;患儿消化道存在出血时,结果为阳性。
检查前三日禁食肉类、动物肝、动物血和含铁丰富的药物、食物,以免造成假阳性。
Hp检查
对经验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可行Hp检查。
¹³C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提示有Hp感染。
需空腹检查,在检查等候30分钟期间不能进食、饮水及剧烈运动。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
必要时可行腹部B超检查,以排除胆囊、胰腺、肝脏等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可提示消化不良可能为功能性。
胃镜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10岁以上儿童如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或症状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应进行胃镜检查。
可直接发现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引起消化不良的器质性疾病。
患儿检查前应遵医嘱空腹8~10小时,检查当天早上应禁食,检查完毕2小时后方可进食。

诊断标准
根据罗马Ⅳ标准制定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2个月内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条件,且每个月症状出现至少4天:
餐后饱胀。
早饱。
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与排便无关。
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鉴别诊断
小儿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还是器质性消化不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后,才考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点:两者患儿均可有上腹部灼烧感、反酸、厌食等消化道不良症状。
不同点:胃食管反流病患儿的食管在胃镜下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24小时食管pH监测有酸反流,而功能性胃肠病患儿无这些异常表现。
消化性溃疡
相似点:都可出现慢性上腹痛等症状。
不同点: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具体可以通过内镜检查进行鉴别,消化性溃疡内镜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

治疗
小儿器质性消化不良在明确病因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则以经验性药物治疗为主,旨在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一般治疗
纠正患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应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家长应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如生冷、坚硬、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家长应减轻患儿过重的学业负担,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药物治疗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生理及药物代谢上和成人都有很大的差异,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抑酸药
抑酸剂常用于胃酸过量分泌的患儿,可改善患儿腹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PPI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轻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腹痛等。
H₂受体拮抗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头痛、肌痛、便秘等。
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在患儿食管蠕动能力降低时应用,可促进患儿食管蠕动,从而缓解患儿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
常用药物为:多潘立酮混悬液。
多潘立酮混悬液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嗜睡、口干、腹泻等。
助消化药
助消化药物可以降低肠腔内尚未消化的食物的比例,从而缓解患儿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常用药物为:复方阿嗪米特及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复方阿嗪米特能够增加胰酶与胆汁的分泌量,有利于促进消化。
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患儿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迅速缓解。
抗生素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若存在Hp感染,考虑为Hp相关性消化不良,建议行Hp根除治疗。
可选用PPI+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或年长儿同时伍用铋制剂的四联疗法。
常用的抗生素为: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以及克拉霉素。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药物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试试验阳性的患儿,禁用阿莫西林。

心理治疗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心理治疗。
常用的有效方法包括生物反馈、放松、认知行为疗法、意象引导等。
除调整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外,必要时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使用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预后
治愈情况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无器质性病变,一般预后良好,但症状易反复发作。
小儿器质性消化不良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救治结果,若原发病经治疗后好转,预后一般较好。

危害性
长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直接影响胃肠对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长期反复的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可使患儿出现精神紧张、焦虑,而精神紧张又可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家长应培养患儿养成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好习惯,餐前不给患儿吃零食。
家长应纠正患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饮食均衡,但不可强行喂食,避免使其产生厌恶感。
进餐时不要和患儿讨论问题或争吵,保持其轻松愉快的心情。
家长应及时纠正患儿边走边吃、边看电视或边看书本边吃饭的不良习惯。
患儿尽量不吃或少吃油炸、腌制、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还有糯米类制品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患儿要避免摄取过多容易在肠内产生气体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红薯等。
生活管理
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家长应帮助患儿减轻学习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尽量让其精神得到放松。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服。尤应避免其腹部受凉。

病情监测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腹痛、腹胀的症状有无缓解,食欲有无增加,体重有无变化,方便复查时与医生沟通。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病情有无好转,以及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诊复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门诊复查。
如治疗一段时间后,患儿病情没有好转,建议复查时行Hp、胃镜等检查,以发现有无器质性病变。

预防
若孩子存在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及时帮孩子调整饮食习惯,纠正暴饮暴食、不吃早饭、三餐不准时、挑食、偏食、好吃零食等不良习惯。
孩子的饮食应营养均衡,少给孩子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快餐食物,以及生冷、腌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家长应避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正确看待学习与健康问题,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业压力。
家长应经常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肠道菌群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会.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7-10.

[2]
于意,许春娣.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及诊疗共识解读[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29-1331.

[3]
衣楠玲,李海明,李永.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0,26(21):4258-4261.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J]. 胃肠病学, 2008,13(2):114-117.

[5]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