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25日 1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出生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儿出现的生理性排便次数增多
除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稀薄外,无其他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能力弱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定义
母乳性腹泻是指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多者可达十几次),大便稀薄、每次排便量不定,有酸味,无特殊腥臭味,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一般情况下母乳性腹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随着月龄增加及添加辅食后腹泻症状好转。

流行病学
我国尚无母乳性腹泻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病因
婴儿发生母乳性腹泻主要与其生长发育特点相关,随着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可改善。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胃内pH高,消化酶的活性偏低且分泌量少,不能适应其生长发育所需食物的变化,易发生消化功能的紊乱,出现腹泻。
新生儿(出生后28天以内)时期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易发生胃肠道菌群的紊乱,产生腹泻症状。
婴儿以母乳、配方奶等液体食物为主,胃肠道张力较大,影响胃肠蠕动,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母乳中乳糖含量高,婴儿若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中的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引起胀气和增加肠蠕动,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
母乳中脂肪含量高,婴儿可能胰脂肪酶和胆盐不足,脂肪消化不足,肠道渗透压增加,增加排便次数。
母乳中前列腺素E₂如果含量过高,可以促进肠道平滑肌蠕动,增加水与电解质的分泌,从而增加排便次数。
症状
婴儿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多者可达十几次。
每次排便量不定,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精神、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进食好,生长发育正常。
除排便增多外无其他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等),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烦躁、嗜睡等)。
婴儿外观可表现虚胖,常伴有湿疹。
就医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当孩子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增多或性状改变,吃奶量减少,出现发热、呕吐、精神弱、皮肤干、四肢末梢凉、前囟凹陷、尿少等情况时,建议应尽快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对孩子的大便进行拍照,就诊时供医生参考。也可携带新鲜大便供化验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腹泻?每天几次?每次腹泻量如何?
大便是什么样子的?
腹泻后尿量有无减少?吃的怎么样?
发热吗?
停用母乳后腹泻是否好转?
病史清单
有无不洁饮食史?
是否一直用母乳喂养?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血气分析
影像检查:腹部超声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泻药:蒙脱石散
益生菌类药物: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
特殊奶粉:深度水解奶粉

诊断
疾病诊断
母乳性腹泻主要是排除性诊断,结合病史、症状诊断并需要排除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喂养不当、过敏等引起的腹泻。
病史
多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
新生儿一般无特殊病史,可通过新生儿出生记录了解出生情况。
症状
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多者可达十几次。
每次排便量不定,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除排便增多外无其他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等),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烦躁、嗜睡等)。
婴儿精神、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进食好,生长发育正常。
婴儿外观可表现虚胖,常伴有湿疹。
实验室检查
一般需要做粪便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腹泻,常做粪便常规、病原学培养等。
其他检查
怀疑食物过敏,可以做食物过敏相关检查如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等。

鉴别诊断
喂养不当所致腹泻: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或由于辅食添加不当引起的腹泻,如早期喂养含糖量高的果汁,过早添加辅食,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均可引起腹泻症状。患儿一般情况好,食欲稍差,一般无脱水,如大便呈酸味伴泡沫,多为糖类(碳水化合物)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如脂肪摄入过多,大便呈奶油状;蛋白质摄入过多,大便呈恶臭。
食物蛋白过敏相关性直肠结肠炎:发病年龄较小(2月龄左右),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轻度腹泻粪便带血(多为血丝)。患儿一般状态好,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可见白细胞。
小儿肠套叠:婴幼儿多见,早期出现腹痛、呕吐,发病6~12小时后出现暗红色果酱样黏液血便,腹部B超显示同心圆或靶环状图像,及时空气灌肠能避免发生肠坏死和腹膜炎。
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腹泻可出现水样便、蛋花样便、黏液血便等,可伴有拒奶、食欲缺乏、呕吐、发热,重症可出现脱水和精神烦躁、嗜睡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大便常规和病原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确诊为母乳性腹泻的婴儿,应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
排便次数不是很多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若排便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乳糖酶缺乏婴儿可予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或补充乳糖酶。
6个月以上可逐渐添加辅食,由稀到稠,喂食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易消化饮食。
预防脱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药物治疗
母乳性腹泻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益生菌帮助建立或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布拉酵母菌、粪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制剂。
也有临床研究报道乳糖酶用于母乳性腹泻的治疗,但临床上尚未广泛使用。
母乳性腹泻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如洛哌丁胺,因为其有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

预后
治愈情况
母乳性腹泻可自愈。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腹泻可改善。

危害性
母乳性腹泻可引起婴儿腹胀,出现哭闹等。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

日常
日常生活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为新生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可以增强婴儿免疫力。
排便次数不是很多时,可继续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在添加辅食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排便次数过多,影响婴儿身高、体重增长等正常发育时,及时咨询医护或就医。
母亲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母亲在哺乳期避免吸烟、饮酒,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大量摄入鱼、虾、鸡蛋、花生等有高致敏风险的食物。
加强婴幼儿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选用吸水性强、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尿垫。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并涂以护臀霜,防止局部皮肤溃烂、感染。
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可采用暴露法,臀下仅垫尿布,不加包扎,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
女婴儿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预防
因为婴儿乳糖酶缺乏导致的母乳性腹泻,无有效预防措施。
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做好卫生保健,保持膳食平衡,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大量摄入鱼、虾、鸡蛋、花生等有高致敏风险的食物。
母亲孕期和哺乳期避免吸烟、饮酒。
注意婴幼儿饮食卫生,合理喂养,避免滥用抗生素等。
母乳喂养期间出现腹泻,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按时增加辅食,适时断奶。按月龄添加辅食时,控制辅食的添加次数和食物的量,要遵循淡而无味的原则,不要过度加用调味剂。防止过度喂养、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 儿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崔焱,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于德华,郑加麟. 全科医师临床诊断思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5]
王临虹.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妇幼保健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6]
廖清奎. 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7]
李在玲,周薇. 纯母乳喂养婴儿腹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4):256-259.

[8]
马丽萍,丁吉丽. 纯母乳喂养婴儿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06):800-802.

[9]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年10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0-23.

[10]
于果,白玫,张宏文. 乳糖酶治疗婴儿生理性腹泻的效果[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9,13(5):363-366.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