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 疱疮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5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类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多发生在60岁以上老人,青少年和儿童偶见。典型临床表现为紧张性水疱和大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别名
老年天疱疮

临床症状
正常皮肤或者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壁厚,呈半球状,疱液清,少数可呈血性,疱不容易破,溃破后容易形成糜烂面。尼氏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危害
损害皮肤,引起瘙痒。

并发症
部分患者并发内脏恶性肿瘤,可能与年龄较大有关。

检查
皮肤病常规检查、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简介免疫荧光检查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查(ELISA检测抗BP180抗体)。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DIF或IIF特征性表现及抗BP180阳性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规律用药。

治愈性
可以治愈。

饮食建议
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重要提醒
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病因
病因
病因不明。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壁厚,呈半球状,疱液清,少数呈血性,疱不易破,破溃后形成糜烂面,覆结痂,可自愈,成批出现或此起彼伏,尼氏征阴性。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腔等黏膜损害。伴不同程度瘙痒。

诊断依据
1.60岁以上老年人,有泛发或限局性大疱,位于红斑或正常皮肤上,疱壁紧张,破后易愈合。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及手、足部。
2.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下张力性水疱,疱顶为完整的表皮,疱液内含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疱底真皮有炎症细胞浸润。
3.取红斑或水疱附近正常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阳性率较高,可见基底膜带有连续线状IgG和C3沉积;免疫电镜可见这些沉积物位于基底细胞胞浆膜下的透明板内;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患者血中有抗基底膜带抗体,主要为IgG。ELISA检查抗BP180抗体,90%以上的患者血清阳性,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治疗
治疗方针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抗炎、免疫抑制等不同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如剂量适当,3~5天即可见效,水疱干涸,无新发损害,7~14天损害愈合,红斑消退,维持此量1周后即可逐渐减量,治疗数月到数年后逐渐停药。
2.免疫抑制剂
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仍不能控制病情,可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合用。病情较轻或激素治疗有禁忌证者亦可单独用免疫抑制剂。亦有用甲氨蝶呤(MTX)、环孢素或霉酚酸酯治疗有效的报道。
3.四环素与烟酰胺疗法
患有糖尿病、结核等不能使用皮质激素时,可此二药合用,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能抑制3,5-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还可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不良反应小。
4. 磺胺类
磺胺嘧啶(SP)、复方新诺明等可用于局限型或较轻的患者。

其他治疗
1.限局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病情严重者亦可用血浆交换或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G)。
3.可使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

预后情况
预后较好。

护理
日常护理
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水电介质平衡。

饮食调理
保护创面,需要高蛋白饮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