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20日 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持续、频繁发作不能自动终止
常见病因为不恰当地停用抗癫痫药、脑肿瘤、脑卒中等
发作时需急救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
致死率、致残率高,但经正规治疗后,可有效控制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是什么?

定义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以持续的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疾病状态。
临床对于持续超过5分钟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其他类型持续发作30分钟以上或间断发作,发作间隙间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的,都考虑为癫痫持续状态。
常见的类型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危害性也最大。
分型
按持续时间及对治疗的反应分型
早期癫痫持续状态:发作>5分钟。
确定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30分钟。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60分钟,对常规治疗无效,需全身麻醉治疗。
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全身麻醉治疗24小时仍不能终止发作或在减停药过程中复发。
按发作类型分型
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大脑异常放电在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
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大脑异常放电起始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某个部分。
发病情况
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发生,但1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每年每10万人中有10~41人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总病死率约为20%。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癫痫发作多长时间算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界定时间与发作类型有关。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时间大于5分钟。
其他类型发作时间大于30分钟,或间断发作,但发作间歇患者未能完全清醒。
其中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最为常见。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瞳孔散大、面唇发绀、口吐白沫等。
癫痫持续发作时在家如何急救?
癫痫持续发作时急救方法类似于单次发作,但要尽早送医进行医疗处理。
首先立即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最好让患者侧卧。
解开衣领,清理患者口腔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要往患者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牙垫,更不能强行喂药。
不要强行扳动或按压抽搐的肢体,避免造成骨折。
急救同时拨打120,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专业救助。
癫痫持续发作怎么治疗?
癫痫持续发作时治疗包括稳定生命体征,及时终止发作,处理发作诱因、原发病等。
通过吸氧或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防止出现缺氧、脱水、电解质紊乱,稳定生命体征。
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终止癫痫发作。
对诱因及原发病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对感染所致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对停药诱发的患者恢复用药。

病因
致病原因
癫痫持续状态一般有明确的病因,具体如下。
颅内感染。
脑血管病。
颅脑外伤。
颅内肿瘤。
代谢性脑病。
药物中毒。
神经系统变性病。

诱发因素
不规范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突然停药、换药及药物减量或漏服。
停用其他镇静剂,服用异烟肼、三环或四环抗抑郁药等也可诱发。
感染。
精神因素。
过度疲劳。
妊娠、分娩。
饮酒。

发病机制
癫痫持续状态的发作需要一群神经元发动并维持异常放电,这种放电可能是内源性抑制机制障碍或损害,也可能是神经元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兴奋性增高所致。

症状
任何一种癫痫发作类型都可以产生癫痫持续状态。不同类型的癫痫持续状态,其表现不同。
主要表现
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
发作时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暂停、面唇发绀、口吐白沫、双侧肢体强直阵挛。
继而可进入昏睡,醒后自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乏,对发作过程无记忆。
强直性发作持续状态
双侧肢体或全身肌肉持续收缩,肌肉僵直,没有阵挛。
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偶有强直性发作或其他类型发作,如肌阵挛、不典型失神、失张力发作等。
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
双侧肢体节律性的抽动。
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肌阵挛发作持续状态
肌肉突然、短暂、快速、电击样抽动,可局限于面部、躯干、肢体的单块肌肉或肌群,也可遍及全身。
较少出现意识障碍。
失神发作持续状态
主要表现为意识水平降低,甚至只表现为反应性下降、学习成绩下降。
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
单纯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
以反复的局部颜面或躯体持续抽搐为特征,或持续的躯体局部感觉异常为特点,发作时意识清楚。
边缘叶性癫痫持续状态
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又称精神运动性癫痫状态,常见于颞叶癫痫。
偏侧抽搐状态伴偏侧轻瘫
多发生于幼儿,表现为一侧抽搐,伴发作后一过性或永久性同侧肢体瘫痪。

并发症
代谢紊乱:发生酸中毒时可出现肢体无力、呼吸深长等表现。血pH值显著下降。
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脑疝,甚至导致死亡。
肺水肿:表现为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肢体抽动、不自主运动等症状超过5分钟仍不能缓解。
发作停止后患者呼吸暂停、意识丧失。
孕妇出现癫痫发作。
发热同时伴有抽搐。
发作停止,随后又出现第二次发作。
神经内科
经急诊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治疗及复诊一般需前往神经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或家属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若患者全身抽搐,应移开周围危险物品,不可强行撬开口腔或在患者嘴里塞毛巾、筷子等。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发作前、发作过程中、发作后各有什么表现?
是第一次发作吗?
每次发作持续多长时间?
发作时是否出现高热?
病史清单
有无癫痫家族史?
以前是否患过脑炎、脑膜炎,或脑部受过外伤?
检查清单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其他检查:脑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
用药清单
咪达唑仑、地西泮、苯妥英钠、劳拉西泮、苯巴比妥、丙泊酚、异戊巴比妥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完整和详尽的病史,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家属需要向医生提供以下信息。
现病史
起病年龄、发作详细过程、病情发展过程、发作诱因、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治疗经过等信息。
既往史
过去是否患过与癫痫发作有关的疾病,如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
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或肝肾疾病。
以前是否进行过治疗,是否坚持用药。
家族史
还需告知医生,在患者的各级亲属中,是否有癫痫发作或与之可能相关的疾病(如偏头痛)。
临床表现
症状
全身或局部出现无法控制的抽动,发作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
体征
医生会重点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肢体力量、各种反射及病理征等。还会观察患者头颅形状和大小、外貌情况,是否存在身体畸形,排查某些神经皮肤综合征。
患者可出现意识、精神、运动、感觉或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如失神、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丙酮酸、乳酸等方面的检查,能够帮助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有助于与其他引起意识丧失原因的鉴别。
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药物浓度等指标,还可辅助监测使用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已经服用抗癫痫药物者,应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尿液检查
包括尿常规及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有助于寻找疾病病因。
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对某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也有帮助。有助于病因诊断。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有很高的价值。建议常规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头部CT检查在显示钙化性或出血性病变时较磁共振有优势。
脑电图检查
癫痫发作最本质的特征是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脑电图是能够反映脑电活动最直观、便捷的检查方法,是诊断癫痫发作、确定癫痫发作类型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癫痫患者的常规必要检查。
心电图
对于疑诊癫痫或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多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容易误诊为癫痫发作的某些心源性发作(如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发作),还能早期发现某些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等),从而避免误诊。
基因检测
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不作为常规病因筛查手段,通常是在临床已高度怀疑某种疾病时进行。

鉴别诊断
晕厥
相同点:均有发作性意识丧失。
不同点:二者区别较多,具体如下。
与癫痫持续状态比较,晕厥多有明确诱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久站、咳嗽、大笑、排尿、排便等。
常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有时脉搏不规则,偶可伴有抽动、尿失禁。
晕厥引起的意识丧失极少超过15秒,以意识迅速恢复并完全清醒为特点,不伴发作后意识模糊。
发作间期脑电图一般无异常。
假性癫痫发作
相同点:均可有意识模糊、肢体抽动。
不同点:二者区别较多,具体如下。
假性癫痫发作,患者常在受到精神刺激后或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发作。
发作形式多样多变,患者不停喊叫和抽动,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动作夸张,常可出现双眼紧闭,面色苍白/发红,无舌咬伤及尿失禁,无摔伤。
假性癫痫发作患者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患者需在安慰或暗示后缓解。
抽动症
相同点:肢体抽动,一组或多组肌肉突发、重复和刻板性不随意抽动。
不同点:抽动症好发于5~10岁儿童。发作时意识清楚。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强迫行为或秽语等表现。
低血糖症
相同点:肢体抽动或四肢强直,伴意识丧失。
不同点: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患者,或者长期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常规的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血糖检测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
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
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
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
治疗方法:主要使用药物治疗。
癫痫发作时的急救处理
应立即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如有可能,保持患者侧卧体位。
将衣领解开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理患者口腔的异物,防止发生呛咳或窒息。
不要往患者嘴里塞任何东西,不能强行喂药。
如果患者四肢抽搐剧烈,不可强行扳动或按压肢体,否则很可能导致骨折。
如果连续发作或频繁发作,及时拨打120,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医务人员的救助。

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
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的监测,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血生化全项检查。
查找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并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治疗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即可启动初始治疗,最迟至发作后20分钟评估治疗有无明显反应。
发作后20~40分钟开始二线治疗。
发作持续时间大于40分钟定义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三线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的初始和二线治疗
初始治疗
总体来说,癫痫持续状态的初始治疗包括肌内注射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苯二氮䓬类药物(不论是否后续使用苯妥英钠)和静脉注射苯巴比妥,均能有效终止发作。
咪达唑仑
具有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的作用。
不良反应:呼吸容量和呼吸频率降低。
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严重抑郁状态、严重心肝肺功能不全、对苯二氮䓬过敏者,以及儿童禁用。
未建立静脉通路情况下,肌内注射咪达唑仑的有效性优于静脉注射劳拉西泮。
地西泮
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最有效的药物,起效作用快,但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半衰期短,停药后易复发。
不良反应:常见有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青光眼患者、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低蛋白血症等患者,以及长期卧床患者慎用。
地西泮加苯妥英钠:用药中如出现血压降低或心律不齐时需减缓静滴速度或停药。
劳拉西泮
其作用与地西泮相似。具有中枢镇静、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
不良反应:抑郁、眩晕、虚弱、步态不稳等;可能导致恶液质或肝肾功能损害。
急性窄角型青光眼患者、孕妇、<18岁的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老年人、肺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当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时,静脉注射劳拉西泮的有效性优于静脉注射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起效缓慢,主要用于地西泮控制癫痫发作后作为长效抗癫痫药使用。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可以抑制呼吸,并对肝、肾功能可能有影响。
二线治疗
当上述药物治疗失败后,可选择二线治疗:加用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则需要使用三线治疗方案。这一阶段需要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治疗,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去ICU进行治疗,该阶段主要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咪达唑仑、丙泊酚及异戊巴比妥治疗。
咪达唑仑
起效快,使用方便,对血压和呼吸的抑制作用比传统药物小。
近年来,已广泛替代异戊巴比妥,有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标准疗法的趋势。
丙泊酚
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短效静脉用麻醉剂,可在几秒钟内终止癫痫发作和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
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肌强直、角弓反张、舞蹈手足徐动症。儿童静脉注射推荐剂量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难治性低氧血症、酸中毒、心衰等不良反应。
异戊巴比妥
是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标准疗法,几乎都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呼吸抑制、复苏延迟。
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当麻醉药物治疗超过24小时后,临床发作或脑电图痫样放电仍无法终止或复发时,定义为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对于此阶段的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使用氯胺酮麻醉、吸入性麻醉剂治疗可能有效。
防治并发症
发生脑水肿,可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250毫升。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出现高热,可进行物理降温。
及时纠正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高渗状态等。纠正酸中毒。

其他治疗
对于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电休克、免疫调节、低温、外科手术、经颅磁刺激和生酮饮食等方法,也可能有效。
生酮饮食的具体内容如下。
生酮饮食为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食物配比
生酮饮食中脂肪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合的重量比是4∶1。
饮食需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淀粉类的水果、蔬菜,面包、面、谷物、糖、啤酒。
需增加高脂食物,如肉类(三文鱼、羊肉、牛肉、鸡腿等)、坚果(核桃、杏仁、松子等)、牛油果、奶油和食用油(橄榄油、椰子油)的摄取。
选择含糖量低的蔬菜,如瓜果、冬瓜、西葫芦、苦瓜、西红柿、洋葱、芹菜等。

预后
治愈情况
随着近年来对癫痫持续状态认识的提高及治疗的进步,其病死率明显下降。

危害性
癫痫持续状态可危及生命,有研究提示,其病死率高达13%~20%。
癫痫持续状态若频繁发作,会引起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障碍、智力下降、性格改变等,逐渐丧失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
癫痫发作时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情况,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日常
日常生活
调整饮食结构
日常饮食宜清淡,忌过饱过饥、过冷过热、忌烟酒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增加每天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证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钙、铁等)和维生素的供给,保证大便通畅。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可能会影响叶酸的代谢与吸收,严重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除蔬果外,还需补充动物内脏、鸡蛋、豆类、酵母及坚果类的食物。
禁止饮用酒、可乐、浓茶和浓咖啡等。
休息和保暖
生活应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熬夜等。
冬季是癫痫高发季节,冷空气刺激易诱发癫痫,因此癫痫患者应注意做好保暖。
日常活动
保持充足睡眠。
癫痫患者不宜做有危险性的运动,如游泳、登山、跳伞、滑雪、潜水等。
尽量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职业。
为了避免患者产生自我封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在有人陪护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保龄球、乒乓球、慢跑、步行、瑜伽等。
听音乐、弹琴、绘画、书法、做手工、冥想、进行心理咨询、参加聚会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情绪、陶冶情操。
坚持用药
按时、按量、规律服药,避免漏服,不要擅自停药、减药或改药。
如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多是因为害怕药物有不良反应、忘记服药,还有些患者认为一段时间不发作就可以停药。
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对副作用的监测、做服药记录、应用有日期的药盒、使用提醒便签和闹钟等。
坚持记录病情、定期复查
患者或家属通过手机和录像设备拍摄视频、写日记或日志等手段,对癫痫发作的形式、频率、持续时间进行精确记录,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协助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服药后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服药3个月后定期3~6个月复查。如果癫痫发作控制良好,一般1年复查1次脑电图。

预防
规律用药
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不随意更改药量或更换药物。
做好防护,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癫痫发作的疾病。
避免发生头部外伤。
避免刺激,减少发作
在特定刺激下会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应避免刺激诱因,有助于预防癫痫再次发作。如避免食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摄入酒精饮料、咖啡因、尼古丁等;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并应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及压力过大。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下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中国抗癫痫协会.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于学忠,周荣斌.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5]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6]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NORSE (New 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and FIRES (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2021. https://rarediseases.org/rare-diseases/new-onset-refractory-status-epilepticus-norse/

[8]
New-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NORSE). Epilepsy Foundation. 2021. https://www.epilepsy.com/living-epilepsy/epilepsy-and/professional-health-care-providers/joint-content-partnership-aes/new-onset-refractory-status-epilepticus-norse

[9]
Beran, RG. .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us epilepticus. Epilepsy Behav, 2008, 12(3): 349–53.

[10]
Lawn, Nicholas D; Wijdicks, Eelco FM. Status epilepticus: A critical review of management options. Neurol J Southeast Asia, 2002, 7: 47–59.

[11]
Marik, Paul E.; Joseph Var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us epilepticus. Chest, 2004, 126(2): 582–91.

[12]
Nair, PP; Kalita, J.; Misra, U. K. . Status epilepticus: why, what, and how. 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 2011, 57(3): 242–52.

[13]
Pang, Trudy; Lawrence J. Hirsch. Treatment of Convulsive and 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Neurology, 2005, 7(4): 247–259.

[14]
Pourrat, X; J .M. Serekian, D. Antier, J. Grassin.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tatus epilepticus: therapeutic strategy. Presse Médicale, 2001, 30(20): 1031–6.

[15]
Rubin, Diana; Stephan, Ruegg; Stephan, Marsch; Christian, Schindler; Leticia, Grize; Raoul, Sutter. High prevalence of nonconvulsive and subtle status epilepticus in an ICU of a tertiary care center: A three-year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Epilepsy Research, 2011, 96(1): 140–150.

[16]
Shorvon Simon, Ferlisi Monica. A Critical Review of Available Therapies and a Clinical Treatment Protocol. Brain, 2011, 134(10): 2802–2818.

[17]
Stasiukyniene, V.; Pilvinis, V.; Reingardiene, D.; Janauskaite, L.. Epileptic seizur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dicina, 2009, 45(6): 501–7.

[18]
Wijdicks, Eelco F. M. . Propofol in myoclonus status epilepticus in comatose patients following cardiac resuscitation.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2002, 73(1): 94–5.

[19]
Wijdicks, Eelco F. M.; Parisi, J. E.; Sharbrough, F. W.. Prognostic value of myoclonus status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nnals of Neurology, 1994, 35(2): 239–4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