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21日 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的正常或非正常的情况
生理性低血压可无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可有头晕、眼前发黑、晕厥、面色苍白等
导致低血压的原因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外伤等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低血压是上肢动脉血压值低于正常范围下限(90/60mmHg)的情况,可以是生理表现,也可以是疾病、药物等引起的异常表现。

分型
按照是否为疾病状态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
按照起病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

发病情况
低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的人群中。
不同类型的低血压流行病学情况不同。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病因
致病原因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的低血压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对身体也没有明显的损伤,常见的原因如下。
遗传:家族中有多人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但并非疾病引起。
体质:身材瘦弱、饮食量较小时,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但身体健康,没有导致血压降低的疾病。
妊娠:女性妊娠期间血压会相对较低,分娩后会恢复。
餐后低血压:进食2小时候会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疾病因素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严重感染性疾病。
严重过敏性疾病。
神经功能紊乱。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严重腹泻、严重呕吐、运动过量或天气炎热导致大量出汗等。
引起器官出血的疾病: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宫外孕等)。
严重疼痛。
外伤
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可以引起低血压。
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身体表面看不到伤口,但体内有出血)。
常见于四肢切割伤、胸腹部刀扎伤、腹部撞击伤等。
药物
扩张血管药、降低心肌收缩力的药、利尿剂等药物过量可以引起低血压。

发病机制
心脏功能下降
疾病或药物导致心脏肌肉收缩功能下降,使血液流速、对血管的压力减弱,出现低血压。
血管扩张
疾病或药物导致血管扩张,血液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低血压。
血容量下降
外伤或疾病导致出血,药物、运动、环境、疾病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如没有及时补充,血液的总量会减少,会出现低血压。

症状
主要症状
低血压:白天安静且非睡眠的状态下,测量上臂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
头晕:表现为感觉身体或周围事物发生旋转,或无法站稳。
黑矇:表现为眼前发黑。
晕厥:表现为暂时性地失去意识,意识丧失可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昏迷等脑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以上表现可以与体位改变有关,如从蹲位、卧位突然转换到站立位、坐位时发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低血压还会出现除以上症状外的其他症状。
心脏疾病还会出现心悸、胸痛、胸闷等症状。
感染性疾病还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等症状。
过敏性疾病还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还会出现易疲劳、身体肥胖等症状。
器官出血或外伤出血还会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或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晕厥、面色苍白等症状须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意识不清、昏迷,或发生外伤,须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有没有头晕、看东西模糊等症状?
尿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有没有乏力、心慌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什么时候更明显?
病史清单
以往是否测过血压?血压是否低于正常?
之前得过什么病?
是否患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家族中有低血压病史吗?
最近吃过哪些药?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生化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尿常规
超声、血管超声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磁共振成像(MRI)
动态血压监测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升高血压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
改善心功能药物: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
抗感染药物:青霉素
抗过敏药物:苯海拉明、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
血管收缩剂:米多君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家族中有血压低的人。
身材瘦弱、饮食较少。
处于妊娠状态。
有心脏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过敏性疾病、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疾病、水分流失过多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宫外孕)等疾病或异常状态。
有引起严重疼痛的疾病。
发生过外伤。
使用血管扩张药、降低心肌收缩力的药、利尿剂等药物。
症状
有头晕、黑矇、晕厥、皮肤湿冷、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
可出现脉搏减弱,脉速增快或减慢。
如有感染性疾病,可出现发热。
呼吸异常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出现呼吸增快。
胸部外伤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减慢、增快,或呼吸节律异常的情况。
可表现为意识清楚、反应迟钝、清醒但不能交流、不易叫醒或昏迷等情况。
体征
视诊
可能会持续皮肤苍白、汗多。
如因外伤引起,可出现受伤部位畸形、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或肿胀等表现。
过敏性疾病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皮疹。
触诊
可能会出现腹部、受伤部位压痛,或局部结构异常。
可能会出现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表面汗液过多。
叩诊
如存在心力衰竭等疾病,心脏叩诊可能会出现心脏边界增大。
听诊
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肺部听诊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声音。
心脏疾病患者心脏听诊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声音。
消化道出血、严重腹泻时,腹部听诊可能会出现肠鸣音增多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以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
明确是否存在出血,以及评价出血严重程度;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
检查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血生化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明确低血压的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
尿常规
可以检查尿比重、尿蛋白等。
可以明确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将之后的尿液留在尿杯中,在未完全排完时停止排尿,移走尿杯后将体内剩余的尿液排尽。
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
可以确认女性是否怀孕。
以明确是否存在宫外孕的可能。
激素水平
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
可以明确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源性低血压的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超声、血管超声
可以检查甲状腺、肾、肾上腺、盆腔等器官、组织,动脉、静脉等。
超声可以明确病因。血管超声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因血管病变引起的低血压。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检查部位。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冠状动脉等血管的情况。
可以明确病因。

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明确告知医生既往疾病、服用的药物,并按照医生要求停用某些药物。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躺好,避免乱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意思。
检查后按照医生要求活动,避免过度活动穿刺部位,如手腕、大腿根部等。
检查后穿刺部位如出现出血、疼痛不断加重,须及时告知医生。
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脑、肾上腺、肾等器官或组织。
可以明确病因、明确低血压对于器官的影响程度等,或排除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心电图检查
普通心电图(静态心电图)
检查短时间内的心脏的电信号。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动态心电图。
检查一段时间(多为24小时)内的心脏电信号,以及心电信号改变与时间、日常行为的关系,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因心脏功能引起的低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检查一段时间(多为24小时)内的血压情况,以及血压与时间、日常行为的关系。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血压调节异常引起的低血压。
注意事项: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贴敷电极片、携带仪器。
检查期间如电极片脱落应及时按照医生要求贴好,活动时避免磕碰仪器造成损坏。如电极片无法再贴敷,或仪器出现故障,应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调试。
检查期间进行日常生活必须活动即可,避免特意增加运动或增加不活动的时间,避免洗澡。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前往医院终止检查。
血压测定试验
每分钟测量一次平卧位和站立位的血压,连续测量3~5次。
怀疑有直立性低血压时会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出现血压下降超过30/20mmHg的情况,即为阳性,表示存在直立性低血压。
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痰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于怀疑细菌感染时。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还可确定细菌的种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病毒学检测
检测病毒抗原、病毒抗体等。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以及感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肠镜等,检查胃部、结肠等部位的情况。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引起低血压的情况,以及出血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可直接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
脑血管疾病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脑血管疾病是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脑功能异常的疾病,血压可能升高,还会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可以通过头部CT等检查进行鉴别。
高血压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高血压时测量血压超过正常上限(140/90mmHg)。可以通过血压测量等检查进行鉴别。
低血糖
相似点:头晕、黑矇、晕厥、皮肤湿冷、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昏迷。
不同点:低血糖时血糖低于正常的下限,血压可能正常或偏高,还会出现饥饿感、胡言乱语等表现。可以通过测量血糖等检查进行鉴别。
非出血性贫血
相似点:头晕、皮肤苍白、黑矇、晕厥、反应迟钝。
不同点:非出血性贫血与饮食、血液或骨髓疾病等有关,还会出现乏力等表现。可以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或升高血压、避免脑等重要器官发生损伤。

一般治疗
休息
注意休息,预防跌倒。出现头晕、黑矇时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可缓慢站起。
如发生昏迷,应由他人协助侧卧,避免口腔内分泌物窒息。
补充水分
如因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引起低血压,在没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可饮用饮料补充水分。
饮料可选择运动饮料、淡盐水、含糖饮料或白开水。
饮用时应少量多次,缓慢饮用,一次在200毫升左右。
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停止饮用饮料。
止血
外伤引起出血后,应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立即进行止血。
出血量少时可使用医用纱布、毛巾、衣物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如是四肢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可用止血带或领带等做成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5厘米处进行止血,并记录捆绑止血带的时间。
如外伤后没有见到明显的出血,但出现低血压的表现,应在原地保持不动。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因饮食较少或体质引起的低血压,可通过改善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调整药物
如因药物引起低血压,应及时就诊,按照医生要求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
治疗低血压的药物众多,以下只列举一部分药物。具体治疗药物应按照医生指导使用。
升高血压药物
在短时间内升高血压,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等器官功能出现异常。
常用于急性低血压急救时。
常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改善心脏功能药物
通过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动力学,缓解低血压症状。
常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引起的低血压。
常用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等。
抗感染药物
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感染,抑制病原体生长或增殖。
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常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等。
抗过敏药物
抑制过敏反应,或用于严重过敏引起的低血压急救。
常用的药物有H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严重过敏时须配合肾上腺素。
补充体液
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维持血压。
用于水分流失过多、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出血,血容量不足时。
常用的药物有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右旋糖酐铁等。
止血药物
用于应激性及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出血。
如奥曲肽,可以改善胃黏膜血液供应。
改善内分泌功能药物
通过治疗内分泌疾病使人体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从而改善低血压症状。
常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以上药物均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容量扩张剂
如氟氢可的松,可通过增加血容量改善直立性低血压。
须注意高血压、水肿、心脏扩大等不良反应。
血管收缩剂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
如米多君,通过限制血管扩张能力,升高血压。
其他
如屈昔多巴,可改善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如阿卡波糖,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从而控制血压,注意与地高辛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手术治疗
因外伤、消化道出血、输卵管妊娠破裂等引起的低血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时的手术多为急诊手术,前往医院的途中禁食、禁水即可。
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量增大、手术部位或伤口感染等情况,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可降低这些情况发生的风险。

中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
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避免相信偏方、土方、秘方等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病变。

输血治疗
如果为严重出血引起的低血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选择输注血红细胞、血浆等成分血,或输注全血。
输血前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血型检测,降低溶血的发生风险。
输血过程中,按照医生要求使用抗过敏药物。
输血过程中如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心悸、大汗、意识不清等,须及时通知医生,并暂停输血。
输血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大多数情况下为正常情况。
输血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心悸、大汗、持续发热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预后
治愈情况
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低血压无须治疗。
有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通过及时治疗可以恢复到低血压前的状态或正常状态。
有些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引起的低血压,需要长期用药使血压维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外伤或疾病导致出血引起的低血压,通过及时治疗可恢复到外伤或出血前的状态。
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在更换药物后可恢复到低血压之前的状态。

危害性
低血压可以引起晕厥,导致摔倒受伤。
严重低血压时会导致脑部功能异常,留下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或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未进行手术
饮食管理
少食多餐,正餐八分饱即可。
可在两餐之间摄入水果,补充维生素。
增加蛋白质、糖类(碳水化合物)、脂类、铁、叶酸的摄入,如适当多吃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动物肝脏、动物血、柑橘类水果等。
注意饮食卫生,用餐前要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蒜、辣椒、咖喱等。
避免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等。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适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白面等。
一般不建议限盐饮食。
合理饮水(成人保证每日至少1500毫升),避免营养不良和体内缺水。
加工食物、调味剂也含有钠,应避免钠摄入不足或过量,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生活习惯管理
避免劳累、熬夜。
避免突然坐起或站起。
适量运动,避免运动过度,避免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不适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进行手术后
饮食管理
根据手术部位和创伤程度的不同,手术后应按照医生要求膳食,如涉及腹部手术,应待排气后开始饮食。
调整营养素搭配结构,随身体恢复情况从流食或半流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对于无法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者,应根据医生指导及时补充肠内或肠外营养。
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辣椒、麻椒、咖啡、生姜、生蒜等;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不吃炸物、膳食纤维过多的食物等,蔬果可榨汁食用。
作息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注意活动
注意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速度,避免牵拉伤口。
按照医生要求及时下床活动,避免过多卧床。
咳嗽、打喷嚏时注意力度。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查、换药。
不适及时就诊
出现切口出血、切口异常分泌物、发热、胸痛加重等不适,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避免挑食、偏食,或节食减肥。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食物前要洗净、烹饪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合理运动:活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钠、钾、葡萄糖等物质,避免在炎热环境中运动。
避免过敏:避免食用、接触容易过敏的食物、物质或环境。
避免外伤:注意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打架、斗殴等行为。
积极治疗疾病:应积极治疗可能导致低血压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
做好孕期检查:女性如有怀孕的可能,应及时就诊进行检查。
合理用药: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加药、减药或停药。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胡品津,谢灿茂.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5]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6]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
胡品津,谢灿茂.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8]
徐丛剑,华克勤. 实用妇产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9]
Al Mahri Saeed, Bouchama Abderrezak. Heatstroke.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8, 157: 531–545.

[10]
Arnold Amy C, Raj Satish R.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7, 33(12): 1725–1728.

[11]
Bett Glenna C L. Hormones and sex differences: changes in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with pregnancy. Clinical Science, 2016, 130(10): 747–759.

[12]
Bornstein Stefan R, Allolio Bruno,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6, 101(2): 364–389.

[13]
Carvalho André F, Sharma Manu S, et al.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ewer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 Drug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16, 85(5): 270–288.

[14]
Chisholm Peter, Anpalahan Mahesa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pathophysiology, assessment, treatment and the paradox of supine hypertension.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 2017, 47(4): 370–379.

[15]
Freeman Roy, Abuzinadah Ahmad R, et 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8, 72(11): 1294–1309.

[16]
Jardine David L, Wieling Wouter, et al.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vasovagal response. Heart Rhythm, 2018, 15(6): 921–929.

[17]
Joseph Adrien, Wanono Ruben, et 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 review. Nephrologie & Therapeutique, 2017, 13 Suppl 1: S55–S67.

[18]
Kalkwarf Kyle J, Cotton Bryan A. Resuscitation for Hypovolemic Shock. The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7, 97(6): 1307–1321.

[19]
Kelly Caleb J. Effects of theobromin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82(2): 486–487; author reply 487–488.

[20]
Kenny R A, McNicholas T. The management of vasovagal syncope. QJM: Monthl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2016, 109(12): 767–773.

[21]
Konieczka Katarzyna, Rich Robert, et al. Flammer syndrome. EPMA Journal, 2014, 5(1): 11.

[22]
Laurent Stéphan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17, 124: 116–125.

[23]
Low Phillip A. 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pathophysiology and diagno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2015, 21(13 Suppl): s248–257.

[24]
Mar Philip L, Raj Satish R.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for the cardiologist.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 2018, 33(1): 66–72.

[25]
Low blood pressure (hypotension) — Causes. [2022-11-04]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low-blood-pressure/DS00590/DSECTION)

[26]
Low blood pressure (hypotension) — Definition. [2022-11-04]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low-blood-pressure/DS00590)

[27]
Mendelson Jenny.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hock.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8, 36(2): 427–440.

[28]
Oparil Suzanne, Acelajado Maria Czarina, et al. Hypertension.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18, 4: 18014.

[29]
Perner Anders, Cecconi Maurizio, et al. Expert state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ovolemia in sepsis.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8, 44(6): 791–798.

[30]
Ripollés Melchor J, Espinosa Á, et al. Colloids versus crystalloids in the prevention of hypotension induced by spinal anesthesia i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inerva Anestesiologica, 2015, 81(9): 1019–1030.

[31]
Singer Mervyn, Deutschman Clifford S, et al.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 JAMA, 2016, 315(8): 801–810.

[32]
Tewelde Semhar Z, Liu Stanley S, et al. Cardiogenic Shock. Cardiology Clinics, 2018, 36(1): 53–61.

[33]
Vieth Julie T, Lane David R. Anemia. 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7, 31(6): 1045–1060.

[34]
William Marias Malisoff. Dictionary of Bio-Chemistry and Related Subjects.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43.

[35]
Williams Bryan,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33): 3021–3104.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