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28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起病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前,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主要症状为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本病,主要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以复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少数需要药物治疗

智力障碍是什么?
定义
智力障碍起病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患者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育迟缓,未能达到相应年龄水平,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障碍协会按患者智力商数(智商,IQ)及适应行为(AB),将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智力障碍:IQ为50~69,适应性行为轻度缺陷。
中度智力障碍:IQ为35~49,适应性行为中度缺陷。
重度智力障碍:IQ为20~34,适应性行为重度缺陷。
极重度智力障碍:IQ低于20,适应性行为极度缺陷。
发病情况
智力障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即全世界每一百人中有1人是智力障碍患者。中重度以上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6%,轻度智力障碍患者约占所有智力障碍患者的85%。
调查显示,我国智力障碍患病率为0.43%~0.96%;西方国家报道的智力障碍患病率为1%~1.2%。
总体上,男性智力障碍的诊断率比女性高20%~30%,但性别差异随着智力障碍加重而减小。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轻度智力障碍有什么表现?
轻度智力障碍指智商(IQ)为50~69的患者。
患者在幼儿期可表现出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如语言发育延迟,理解能力差等。就读小学后出现学习困难,可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患者能进行日常的简单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自理能力上,患者能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料理,在完成复杂的日常生活任务时需要帮助。
智力障碍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轻度智力障碍患者成年以后可达到9~12岁儿童的心理年龄,通过职业训练,成年后能从事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中重度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排泄和个人卫生等每个方面需照料和协助,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不能自理,不会躲避危险,需要家人照料看护。
智力障碍能治好吗?
智力障碍常伴有脑功能与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治愈率很低。
如果在婴幼儿期发现,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并持续干预,使已损伤的脑功能得到代偿,减轻智力障碍的程度。约90%的轻度、中度智力障碍患者,可在康复训练后在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有所恢复,中度以上智力障碍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症状
主要症状
智力障碍的总体表现
大多数情况下发病于发育阶段(18岁以前)。
患者的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比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差,具体表现为:
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记忆力差,经多次重复才能学会简单知识,但不再重复时又会很快忘记。
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象力和概括力,不能举一反三。
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可能学会简单的数字加减计算。
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
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
意志薄弱,无法坚持。
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交流。
以智商(IQ)水平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分类症状
轻度智力障碍
IQ为50~69,成年以后可达到9~12岁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全部智力障碍中占85%。
学习能力:
患者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智能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如语言发育延迟、词汇不丰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不发达等。
就读小学后出现学习困难,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或者留级,最终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
社交能力:
患者社会交往能力不足,虽能进行日常的简单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
自我调整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困难,对社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预测能力不足,可能容易受骗上当。
自理能力:
患者能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料理,但在完成复杂的日常生活任务时需要帮助。通过职业训练,成年后能从事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中度智力障碍
IQ为35~49,成年以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在全部智力障碍中占10%。
学习能力:
患者从幼年开始智力发育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
在小学期间,阅读、书写、计算、理解、把握时间和金钱等方面的表现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计算能力仅达到个位数加、减法的水平,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
社交能力:
因口语能力差,社交活动依赖家庭和朋友相助,不能准确感受和理解社交线索,缺乏发展友谊能力。
判断能力和做出决定能力差,需要照料者协助。
自理能力:
经过长期训练,患者可在帮助下自理吃饭、穿衣、排泄和个人卫生等简单生活,做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
重度智力障碍
IQ为20~34,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在全部智力障碍中占3%~4%。
学习能力:患者在出生后即出现明显的发育延迟,几乎不能理解书面语言或涉及数字、数量、时间和金钱的概念。不具备在正常学校学习的能力。
社交能力:经过训练最终能学会少量词和短语,言语和交流仅限于此时此地的情形和日常事件,可以理解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流。
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排泄和个人卫生等每个方面都需照料和协助,无社会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极少数可能出现自伤行为。
极重度智力障碍
IQ低于20,成年以后可达到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在全部智力障碍中占1%~2%。
交流能力:
在交流时理解语言和手势的能力差,只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和手势。
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只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哭闹、尖叫等较为原始的情绪表达手段表明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不能自理,不会躲避危险。常同时有严重脑部损害或伴有躯体畸形。
边缘智力障碍
根据智商值和适应能力划分,边缘智力或边缘智力障碍一般被认为是处于平常智力和智力障碍之间(IQ为70~84)的智力水平。是否对此类个体进行智力障碍诊断需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在本词条不做详细展开。

次要症状
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注意缺陷、情绪易激惹、冲动行为、刻板行为或强迫行为、自伤行为、幻觉等。
病情较为严重的个体,还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包括伤害他人或毁坏财物。
躯体症状和体征
产前受损害和严重智力缺陷者常有先天异常体征,如小头、面部畸形、耳低位、唇裂、腭裂、四肢和生殖器官畸形等。
视觉、听觉障碍和先天性心脏损害等较为常见。80%~90%患者可伴有癫痫发作。
生育能力
重度以上智力障碍,即使不是遗传性因素导致的,患者也没有生育能力。

共病情况
智力障碍常与精神障碍、神经发育异常和躯体疾病同时出现。智力障碍患者,一些疾病(如精神障碍、脑瘫和惊厥障碍)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3~4倍。
常见共患的精神障碍和神经发育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焦虑障碍。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刻板运动障碍(多伴自我伤害行为)。
冲动-控制障碍及重度神经认知障碍。
与智力障碍有关的几种常见先天性遗传疾病
唐氏综合征。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苯丙酮尿症。
半乳糖血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结节性硬化症。
胎儿酒精综合征。

病因
智力障碍的病因广泛而复杂,从围生期开始到18岁以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主要包括遗传等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中各种影响心理发育的因素。
根据智力障碍病因调查结果,生物医学因素约占89.6%,社会心理文化因素约占10.4%;按病因作用时间分类,出生前的因素约占43.7%(其中遗传性疾病占40.5%),产时因素约占14.1%,出生后的因素占42.2%。
遗传因素及先天因素
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并且与其他精神病有一定关系。关于智力障碍患者的家系调查显示,家族中不仅同病者较多,而且常出现其他精神疾病患者。
染色体异常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单体型、三体型、多倍体等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的倒位、缺失、易位、重复、环形染色体和等臂染色体等结构异常。
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的常见遗传性疾病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基因异常
DNA分子结构异常,使机体代谢所需酶的活性不足或缺乏所导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常伴有智力障碍。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戈谢病(高雪病)、家族性黑矇性痴呆等较为常见。
少数智力障碍是在多个基因异常的累积效应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 斯德奇-韦伯(Sturge-Weber)综合征、萎缩性肌强直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着色性干皮病等疾病均会导致智力障碍。
先天性颅脑畸形
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妊娠期有害因素
感染:母亲孕期发生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
药物:很多药物可导致智力障碍,特别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药物,以及抗肿瘤和水杨酸类药物。
毒物:环境、食物和水被有害物质污染,如铅、汞等。
放射线和电磁波。
妊娠期疾病和并发症:孕妇患各种疾病,如糖尿病、严重贫血、肾脏病、甲状腺疾病等,或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多胎妊娠等。
分娩期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产程过长、产伤、早产等使胎儿颅脑损伤或缺氧。
母亲妊娠年龄偏大,孕期营养不良、抽烟、饮酒,遭受强烈或长期的心理应激产生持续的情绪抑郁、焦虑等,都可能与智力障碍有关。

出生后不良因素
新生儿疾病
未成熟儿、低出生体重儿、母婴血型不合所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胎儿颅缝早闭等。
儿童期疾病
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颅脑外伤,脑缺氧(溺水、窒息、癫痫、一氧化碳中毒、长时间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等。
特殊感官缺陷
包括聋、哑、盲等特殊感官缺陷。此类患儿可能因接受环境中的听觉和视觉刺激过少而影响智力发展。
社会环境因素
缺乏受教育机会、与社会隔离等因素,使儿童得不到新知识、缺乏人际交往机会,影响智力发育。

高危因素
染色体异常,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史、严重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史。
家族中近亲家族成员有相关神经发育障碍、记忆障碍病史。
父母为近亲结婚。
早产儿及先天性感染患者。
母亲在怀孕期间有酗酒或药物滥用史,或营养摄入严重不足。
胚胎期或发育期暴露于环境毒素(如重金属铅、汞)及其他毒素(如酒精、一氧化碳)中。
童年期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不良者。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头围显著小于同龄人平均值。
语言表达、情绪表达、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缺陷或发育迟缓的状况。
癫痫发作,即突然意识丧失或全身抽搐,或身体局部突然抽搐、痉挛。
运动协调性较同龄人有明显缺陷,运动范围有限、姿势异常。
儿科
儿童患者也可以去儿童保健科、儿童行为发育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智力障碍由遗传或先天因素所致,详述病史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
特别提醒: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建议就医时携带患儿的相关病史资料,看护好患儿,避免其出现冒险行为、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异常表现?
对父母的声音有反应吗,能和别人正常交流吗?
几岁学会走路,几岁学会说话?
系鞋带、解扣子时,动作灵活吗?
病史清单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孩子是早产儿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抗抑郁类药: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
抗焦虑类药: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采集
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病史采集,包括产前和围生期病史、三代的家族谱系等。其中详细的生长发育史特别重要,据此可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做出全面的临床评估。
需明确分娩的时间及模式,明确是否曾应用产钳或剖宫产,出生体重,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住院日等新生儿健康状态的客观标志。
需确定患儿发育标志的时间,父母可回忆其第一次习得运动技能,如第一次坐、爬的时间,以及第一次说出有意义语言的时间等,据此确定已获得的发育技能是否出现丧失或退化。
临床检查
体格检查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长发育状况检查,如身高、体重、头围、头形、有无畸形、视力、听力以及皮肤、毛发有无异常等。
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确诊为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应尽量做遗传学筛查及基因检测(如染色体核型或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以及检测特定的遗传性综合征),必要时做代谢和内分泌、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进行颅脑X线、颅脑CT、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脑诱发电位等检查,以明确脑部病变及发育情况。
评定量表
根据年龄和智力损害的程度接受适用于患者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心理发育评估工具、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工具。常用韦氏智力测验评估智商,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能力。

医学诊断标准
DSM-5对于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
发病年龄
智力和适应缺陷在发育阶段发生。
智力功能缺陷诊断
经过临床评估和个体化、标准化的智力测评确认的智力功能的缺陷,如推理、计划、抽象思维、判断、学业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
智力功能涉及的关键项目包括言语理解、工作记忆、感知推理、数量推理、抽象思维和认知的有效性。
智力功能通常使用单独进行的,且在心理学上有效、全面、合理、文化上相匹配的智力测评。有智力障碍的个体在分数上比人群均值低两个标准差以上。标准差为15、均值为100的测评,确认智力功能缺陷的评分标准为低于70。
适应功能缺陷诊断
适应功能的缺陷导致未能达到个体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发育水平和社会文化标准。
在没有持续支持的情况下,适应缺陷导致一个或多个日常生活功能受限,如交流、社会参与和独立生活,且表现在多个环境中,如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
至少以下一个领域的适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以致个体为在学校、工作、家庭或社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环境里能够表现合格而需要持续的支持:
关于概念的适应能力,涉及记忆、语言、阅读、书写、数学推理、获得实用知识、问题解决,以及在新情况中的判断等多方面的能力。
关于社交的适应能力,涉及对他人思想、感受和经验的觉察,共情,人际交流技能,交友能力,以及社交判断能力等。
关于实用的适应能力,涉及生活场景中的学习和自我管理,以及对学业和工作任务的组织等。
适应功能的缺陷必须与智力损害直接相关。
根据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对智力障碍进行分级诊断

严重程度 智商分数 生活能力(所需支持程度)
轻度 50~69 可独立生活
中度 35~49 掌握简单生活技能,半独立生活
重度 20~34 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监护
极重度 低于20 无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全面监护

对全面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
5岁以下的个体,当在智力功能的若干方面无符合预期的发育标志,且无法接受系统性的智力功能评估(包括因年龄太小而无法参与标准化测试的儿童)时,医生可能对个体做此诊断。
对未特定的智力障碍
5岁以上的个体,当伴随感觉或躯体障碍,如失明或学语前聋、特定运动障碍或存在严重的问题行为,或同时出现精神障碍,其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程度的评估存在困难时,医生可能对个体做此诊断。

鉴别诊断
智力暂时性发育迟缓
各种心理或躯体因素,如营养不良、慢性躯体疾病、学习条件不良或缺乏,视觉、听觉障碍等,都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智力的正常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力发育延迟。
当这些原因被去除或纠正以后,患者心理发育速度在短期内加速,赶上同龄儿童的智力水平,可据此与智力障碍鉴别。
特定性发育障碍
特定性的言语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或运动技能发育障碍,都可能影响儿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智力功能的发挥,表现为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育水平的全面评估,可发现特定性发育障碍患者除特定的发育障碍外,心理功能的其他方面发育完全正常,在不涉及这些特定技能的时候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可据此与智力障碍鉴别。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的精神症状可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智力正常,有起病、症状持续及演变等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确切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情感紊乱、行为怪异等),可根据这些特点与智力障碍相鉴别。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多数孤独症共病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临床上前者容易被误诊为智力障碍。
鉴别要点:
孤独症患者的语言发育和交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并有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的临床表现。
智力障碍患者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与其自身智力水平相称,即智力发育全面低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智力障碍患者常伴有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的症状,特别是轻度智力障碍患者很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鉴别要点:
在接受治疗、注意缺陷症状得到改善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学业成绩能够明显提高,达到与其智力相当的水平。
智力障碍患者,即使注意缺陷症状减轻,其学业成绩也不会有明显提高,始终与其智力水平相当;患者的语言和运动发育迟滞,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等特点也难以改变。
重度和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智力障碍为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有别于以认知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神经认知障碍,后者多见于老年期或继发于脑部、躯体疾病,且表现为从正常状态的显著下降,可据此鉴别。
重度神经认知障碍可以和智力障碍同时发生,如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个体可以发展出阿尔茨海默病,或者有智力障碍的个体在脑外伤后可能丧失更多的认知功能。
听觉或视觉障碍
听觉或视觉障碍患者对刺激缺乏相应的反应,易被误诊为智力障碍。听力或视力检测可明确诊断。

自评量表
由于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期,儿童患者无法采用自评量表进行诊断。临床常用的评定量表主要分为智力功能测评和行为适应能力测评两大类。
智力功能测评
格塞尔发育量表(GDS):适用于对幼童(4~6岁的儿童)的智能发育进行评定,涉及五大行为领域,包括适应行为、粗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会行为。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和丹佛发育筛查问卷(DP-DQ):适用于对学龄前(0~6岁)儿童的智能进行筛查,其结果的判断分为正常、可疑、异常。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BIS):适用于儿童的智力量表,涉及流体智力、知识、数量推理、视觉空间处理和工作记忆五个方面。
韦氏智力量表(WAIS):涉及12个分测验,如理解、算术、背数、类同、填图等,反映智力的整体和各个侧面。
行为适应能力测评
AAMD适应行为量表(ABS):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个体在独立、个人与社会的责任等9个行为领域的能力表现;另一部分是个体不良适应行为的具体表现。
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适用于0~30岁的人群,但以儿童为主。全量表包括8个行为领域,即一般行为、饮食、穿着、运动、作业、自我指导、社会化及实际能力。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已被应用于儿童心理卫生研究的广泛领域,适用于对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对新生儿要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教育和康复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仅少数需要用药物对伴随的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康复训练
教育和康复训练遵循的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严重程度分级,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推进。
学校教师、家长、康复训练师和临床心理治疗师应相互配合进行。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使患者能够掌握与其智力水平相当的文化知识、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
对于轻度智力障碍患者
轻度智力发育障碍患者一般能够接受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文化教育,因此最好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如不能适应正规学校教育,也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同一内容反复强化。
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辨认钱币、购物、打电话、到医院就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基本的劳动技能、回避危险和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等。
少年期患者可接受职业训练,使成年后具有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能力。
对于中度智力障碍患者
对中度智力障碍患者着重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是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洗漱、换衣,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和礼貌,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等内容,同时进行人际交流中需要的语言训练。
对于重度智力障碍患者
对重度智力障碍患者的主要康复训练内容,是患者与照料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简单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如进餐、如厕,简单语言交流以表达饥饱、冷暖,避免受外伤等。
对于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
对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几乎无法实施任何教育和康复训练,更强调对照料者的培训。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对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闭合不全等颅脑畸形,可考虑相应外科治疗。
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智力障碍,应从出生后不久开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对症治疗
智力障碍患者30%~60%伴有精神症状,可根据不同的精神症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若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
若患者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当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患者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时,可选用哌甲酯或托莫西汀等药物实施对症治疗。
若患者共患重性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可分别选用抗抑郁药、心境稳定药、抗焦虑药物对症治疗。
【特别提醒】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心理治疗
临床心理治疗师可针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其中常用有效方法是行为治疗,即帮助患者建立和巩固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
对家长的心理教育和家庭治疗能使患者的父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更有效地配合专业人员对患者实施教育和康复训练。

饮食治疗
对苯丙酮尿症导致的智力障碍,应尽早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对半乳糖血症导致的智力障碍,应及早停止乳类食物,而以米粉、面粉等淀粉类食物替代。

预后
治愈情况
智力障碍常伴有脑功能与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治愈率很低。
智力障碍如果在婴幼儿期发现,可以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并持续干预,使已损伤的脑功能得到代偿,以此减轻智力障碍的程度。
智力障碍如果在患者发育后期或成年后才被发现,则只能通过教育、训练和照管等方法,使患者具有与其智力水平相宜的社会功能。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到常人水平。
约占90%的轻度、中度智力障碍患者,可在经过充分的康复训练后得到有限程度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恢复,中度以上智力障碍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危害性
各方面智力功能发育延迟,包括语言及言语发育迟缓、运动技能发育迟缓。
普遍存在交流障碍和社交障碍,情绪管理能力差。
无法融入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彻底丧失,劳动生产力损失巨大。
由于常见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自伤或攻击行为,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及财物安全。
重度以上智力障碍,即使不是遗传性因素导致的,患者也没有生育能力。
患者需要家庭长期、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家庭生活负担。

日常
个人护理
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无个人护理能力,家人可教育、训练轻度智力障碍患儿的自理能力。

患者家属
患者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尽可能带患儿参加正规、专业治疗机构的特殊教育项目,参与治疗过程。
监督孩子按时服药,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冒险行为、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如存在需及时阻止或就医。
学习照料智力障碍患者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长期的治疗和陪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注意自身在照料患者时的情绪状态,避免过于焦虑和紧张,及时舒缓压力。
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预防
预防,即提前消除智力障碍的致病原因,是降低患病率最根本的措施。198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了智力障碍三级预防的概念。三级预防的中心是将预防、治疗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内容为:
初级预防
消除病因,防止智力障碍的发生。
主要措施包括遗传病筛查、围生期保健和产前诊断等;提高经济文化水平,提高心理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防止社会心理文化型智力障碍的发生。
二级预防
在患病早期发现可能引起智力障碍的疾病,从而防止脑损伤。
主要措施包括产前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遗传病杂合子检出、出生缺陷监测。
三级预防
已有脑损伤者应接受综合治疗,以免发展为重度、极重度智力障碍(智力残疾)。

参考文献

[1]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下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 5版. 张道龙,刘春宇,童慧琦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彭镜,尹飞,姜玉武,秦炯. 儿童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病因诊断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18,56(11):806-810.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