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障碍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29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性格障碍也称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它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患者因此而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性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不成熟型人格障碍。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2.心理因素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3.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以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症状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检查
1.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重度、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留意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
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注意力是否集中;服装、仪表是否整齐;除幻觉妄想症状外,有无其他精神症状存在,有无自知力。
3.辅助检查
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脑部器质性病变。
诊断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身,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容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差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人格障碍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再教育效果也有限。
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因远期效果难以肯定。如情绪不稳定者可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攻击行为者给予少量碳酸锂,亦可酌情试用其他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少量苯二氮?类药物或其他抗焦虑药物。有研究报道具有潜在抗冲动作用的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氟西汀对分裂样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有效。
2.心理治疗
通过深入接触,与人格障碍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