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皮菌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1月5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刚果嗜皮菌为气性或厌氧性放线菌的一种,寄生于动物和人的皮肤上。本病主要在动物中传播,人类感染病例罕见。临床表现为脓皮样改变,有多数脓疱或脓肿,手、前臂有时出现湿疹样损害。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临床症状
手背前臂淡白色丘疹或脓疱,无痛,丘疹周围充血,损害破溃呈淡红色火山口样,淡黄色脓液渗出等。

危害
损害皮肤,恢复后会形成瘢痕。

检查
体格检查、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分离培养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史及皮肤破损、丘疹等临床表现,结合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分离培养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或不治疗,本病可自愈。

治愈性
皮损常在3~14天内自愈。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

病因
流行病学
已在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发现。

病因
本病由感染嗜皮菌导致,人接触有病动物可能发病。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人接触有病动物可能发病。一般在接触后2~7天,见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多数无痛性淡白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毫米~5毫米,周围有充血带。损害溃破时,呈淡红色火山口样表现,伴有淡黄白色脓液渗出。损害恢复过程中,先出现棕色的结痂,持续数天至1周,形成紫红色的瘢痕。

诊断依据
1.患者曾到流行病区,有与动物接触史。2.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无痛性白色丘疹或脓疱等典型皮损。3.皮损渗出物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及分离培养可见嗜皮菌菌落,革兰染色阳性,不抗酸。

治疗
治疗方针
对症治疗皮肤损害或不治疗,本病可自愈。

其他治疗
针对皮肤损害可行对症治疗。

预后情况
本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亦可自愈。

护理
日常护理
1.避免直接接触患病的动物,远离流行病区。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