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31日 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一种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的精神障碍
可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回避行为
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有关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定义
恐怖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一种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的精神障碍,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仍难以控制并易反复发作。
恐怖症表现为患者对某一特定物体、处境或人际活动产生的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的情绪,常伴有焦虑、脸红、心慌、出汗、颤抖等自主神经症状。

分类
社交恐怖症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指患者对一种或多种社交处境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恐惧情绪,并具有回避此种社交处境的行为。
特定恐怖症
指患者对某一特殊物体、活动或情景产生强烈的、不合理的焦虑情绪,儿童时期多发。
广场恐怖症
指患者在特定的公共场合或开阔的地方停留感到极端恐惧,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被困、害怕处于窘迫或无助环境中的一类恐怖症。

发病情况
社交恐怖症在美国的终身患病率为13.3%,女性较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
特定恐怖症在美国的终身患病率为11.3%,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多。
广场恐怖症的男性年患病率为1.7%,女性年患病率为3.8%,终生患病率约为6%~10%。

病因
本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相关。
遗传因素
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以及特定恐怖症的先证者其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
一项女性双生子研究证实,社交恐怖症的遗传度为28%。
心理因素
有研究发现,性格内向,依赖性强和倾向于回避问题的人群易患恐怖症。
过分关注和在意别人的评价是社交恐怖症的基本认知因素。
行为学理论认为,特定恐怖症是恐怖的物体和创伤经历结合而获得的条件反射。
社会因素
成长环境
社交恐怖症可能与患者童年期被过度保护、忽视、虐待、过分控制行为、过度批评、父母婚姻不和、学校表现不佳等有关。
特定恐怖症可能与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某种动物咬伤从而对其产生恐惧心理)等有关。
有研究发现广场恐惧症可能由于家庭问题而持续存在。
意外事件
患者曾经遭遇过重大创伤(如车祸、外伤、性侵犯等),就会对类似场景产生恐惧情绪,从而易形成恐怖症。

症状
主要症状
不同类型的恐怖症表现有所不同。
广场恐怖症
恐惧独处、回避
患者在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救的环境中会恐惧不安,恐怖对象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汽车、火车;公共场所如剧院、商场、电梯等,空旷地点如广场、山谷等。
患者因害怕而出现回避行为,如无人陪伴时,则可能完全不能离家,严重者甚至害怕独自居家。
焦虑
患者恐惧程度较轻时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患者常有期待性焦虑,持续性恐惧下一次发作时的后果。
惊恐发作
患者体验到突然发作的、不可控制的害怕、恐惧、忧虑,同时出现心悸、胸闷、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手足发麻等症状。
社交恐怖症
恐惧社交、恐惧公共场合
显著而持续地恐惧在公众面前出现尴尬的行为。
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紧张不安,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
回避、焦虑
患者明知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仍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
在极端情形下患者进行自我社会隔离,对必须参加的社交充满期待性焦虑,并承受着强烈的焦虑和痛苦参加必须进行的社交活动。
存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更多伴有出汗、脸红和口干。
特定恐怖症
恐惧
患者的恐惧局限于特定的物体、场景或活动。
患者通常害怕的不是物体或场景本身,而是随之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恐惧驾驶是害怕交通事故,恐惧蜘蛛是害怕被咬伤,这些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和持久的。
害怕对象可为特定自然环境、动物、场景,也可为害怕室息、感染某种疾病等。
焦虑
患者恐惧程度较轻时也可表现为对恐惧刺激的预期焦虑。
表现为紧张不安、敏感,同时伴有出汗、脸红和口干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回避
为防止恐惧发生,患者通常会对恐惧对象产生回避行为。

其他症状
感觉增强
长期精神紧张的恐怖症患者,可出现警醒度上升、听觉增强,和视觉增强(如夜晚恐惧灯光)等症状。

并发症
物质滥用
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恐惧、焦虑的情绪,最终导致物质依赖,其中更常见的为酒精依赖。
抑郁症
患者可因疾病而影响日常生活,恐惧外出、社交,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以及情绪低落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抑郁症。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在人群密集或空旷地域出现恐惧、焦虑甚至想要回避逃走的症状,需及时就诊。
存在不愿出门、恐惧与他人交流的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面对特定物体、场景或活动时出现恐惧、焦虑、回避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可能在家属陪同下就医。
就医途中尽量避开恐惧对象,防止患者情绪失控。
如近期有类似病历记录,需一并携带至医院,以便医生诊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经常出现恐惧和焦虑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是否害怕空旷的地方或密集的人群?
是否恐惧与人交流?
与人交流时容易脸红、出汗吗?
面对某一特定事物是否会感到害怕、焦虑?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存在精神类疾病史或恐怖症病史?
既往经历过重大精神刺激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精神检查:包括一般表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自知力及社会功能评估等。
量表问卷调查:包括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硝西泮等。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精神类疾病或恐怖症病史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当患者接触某一特定事物或处于某一特定情景时,产生强烈的恐怖情绪,并采取回避行为。恐怖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发作,可有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诊断标准
广场恐怖症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广场恐怖症诊断标准为:
A. 对下列5种情况中的2种及以上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汽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处于开放的空间(例如,停车场、集市、桥梁)。
处于封闭的空间(例如,商店、剧院、电影院)。
排队或处于人群之中。
独自离家。
B. 个体恐惧或回避这些情况是因为想到一旦出现惊恐样症状时或其他失去功能或窘迫的症状时害怕难以逃离或得不到帮助。
C. 广场恐怖情况几乎总是促发害怕或焦虑。
D. 主动回避广场恐怖情况,需要人陪伴或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E.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实际情况不相称。
F.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G.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的痛苦具有临床意义,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H. 即使有其他躯体疾病存在,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也是明显过度的。
I.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社交恐怖症
DSM-5的诊断标准如下:
A. 个体在面对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出现显著而过分的害怕或焦虑情绪。
B. 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别人对自己负性评价。
C. 每次社交几乎都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D. 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E.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和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符。
F. 害怕、焦虑或回避的情况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G. 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的痛苦具有临床意义,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H. 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I. 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例如惊恐障碍。
J. 害怕、焦虑或回避与其他躯体疾病无关或表现过度,例如帕金森病、肥胖症、烧伤或外伤造成的畸形等。
特定恐怖症
DSM-5特定恐惧症诊断标准:
A. 对于特定的事物或情况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
B. 恐惧的事物或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立即的害怕或焦虑。
C. 对恐惧的事物或情况主动地回避,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D.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特定事物或情况所引起的实际危险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称。
E.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F.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G.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鉴别诊断
正常恐惧
相似点:都会对某些事物或场所产生恐惧。
不同点:正常恐惧一般不伴有自主神经症状,不会影响社交。而恐怖症患者恐惧情绪更加强烈,在惊恐发作时可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速、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
焦虑症
相似点:都可对某些事物产生焦虑情绪。
不同点:恐怖症患者的恐怖对象是明确的,而焦虑症没有明确的恐怖对象,患者会担心出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危险。
强迫症
相似点:都可对外界特定事物产生恐惧情绪。
不同点:恐怖症患者会有主动回避行为以减缓焦虑,而强迫症患者很少会有回避行为。
精神分裂症
相似点:两者均会出现恐惧情绪、回避社交。
不同点:恐怖症患者由于焦虑发作而恐惧社交,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害怕被人议论、迫害而回避社交,或表现为社会性退缩,无任何社交动机,也无期待和现实的焦虑,可予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和惊恐发作,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积极控制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传统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新型药物帕罗西汀等,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对恐怖症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慌、便秘、困倦乏力的症状。
抗焦虑药
常用的抗焦虑药有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对恐怖症有一定疗效。
本类药物相对安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困倦、出汗、心跳加速、胃部不适等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适用于恐惧在公共场合表演、讲话的患者。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力衰竭;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出现肢体发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失眠、幻觉等。

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
该方法为发现患者恐惧的情境,了解恐惧程度。在患者放松的状态下循序渐进地给予对应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反应。
暴露疗法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强烈焦虑情绪的患者。
由轻到重逐级让患者处于能产生强烈焦虑情绪的环境或想象中,并保持一段时间,不允许患者逃避,从而消除焦虑情绪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
认知行为疗法
该方法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通常与行为疗法(如暴露疗法等)联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疗效优于单独的行为疗法。
社交技能训练
此方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患者较为有效。社交恐怖症患者常对自己的社交技能有较低的评价甚至有社交技能缺陷。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改善症状。
社交技能训练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恐怖症未经治疗可持续多年,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儿童单一的恐怖症,大部分可自愈。
治疗后
病程短者,治疗方法合理,预后较好。
病程长者,预后较差,往往被称为慢性顽固性恐怖症。
经过合理治疗后,大部分恐怖症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

危害性
广场恐怖症患者害怕进入公共场所或不敢乘坐飞机、地铁等交通工具,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社交恐怖症患者不善交流、畏惧社交,易出现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
特定恐怖症患者会拒绝面对某种物体、场景,影响正常生活。若不加以治疗,其影响可持续数十年,患者抑郁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的共病率更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每天的能量供应,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生活管理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爬山等,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
心理支持
患者应当正视疾病,使自己心情愉悦,可通过学习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家属应多与医务人员沟通,多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了解本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引导。

随诊复查
恐怖症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预防
目前尚且没有确定的方法可以预防恐怖症,但从小建立健全的心理有利于降低恐怖症的发病风险。
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避免因过度强调安全意识而恐吓儿童,使儿童对正常事物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情绪。
在儿童遭遇挫折和危险时,家长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方必基,梁世忠. 恐怖症诊断标准[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65-67.

[2]
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张理义. 实用心理医师手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3-125.

[4]
张敏. 神经病学临床与康复[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3-132.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