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休克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5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概述
神经源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休克。多见于严重创伤、剧烈疼痛(脑腔、腹腔或心包穿刺等)刺激,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起病急,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症状
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疼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皮肤苍白、口唇甲床发绀、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浅、意识不清等。

危害
晚期可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组织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并发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等。

检查
体格检查、血压、血氧、血流动力学监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血糖、BNP、药敏测定、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

诊断
有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病史,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疼痛、恶心、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等表现,结合血压监测、血液学检查可以诊断。

治疗原则
1.去除神经刺激因素,立即平卧。
2.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
3.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4.应用糖皮质激素。
5.维持正常血压。
6.病因治疗。

治愈性
早期及时救治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宜食富含维生素、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有明显消化道出血或意识不清者,予以肠外营养。

病因
病因
药物、麻醉、穿刺、直立性低血压、颅脑外伤、脊髓外伤、肿瘤、周围神经病变、剧烈疼痛和精神创伤等。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早期
轻度兴奋,意识尚清,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或变慢,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2.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3.晚期
表现为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血管内凝血表现
顽固性低血压,皮肤发绀或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吸氧难以纠正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急促、发绀、肺水肿等。
急性心力衰竭表现
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不齐。若出现心律缓慢、面色灰暗、肢端发凉,也属心力衰竭征象,中心静脉压及脉肺动脉楔压升高,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
(4)急性肾衰竭表现
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其他症状
意识障碍程度反映脑供血情况。肝衰竭可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增加。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呕血和黑便等。

诊断依据
1.有诱发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如低血压、颅脑或脊髓外伤、剧烈疼痛等。
2.有意识障碍、烦躁、焦虑、脉搏细速、四肢发冷、血压降低、脉压变小等表现。
3.血压监测、血液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吸氧、扩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使用缩血管药物,控制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发病因,遏止病情发展。

药物治疗
扩容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等;缩血管药物:如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镇痛药如哌替啶、吗啡等。

其他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体温等。

预后情况
休克早期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注意休息,适度运动。
2.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长期卧床者,注意翻身,活动四肢,避免压疮。

饮食调理
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