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4月10日 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呈楔形的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缺损
表现为牙齿遇冷热及机械刺激等酸胀、疼痛,重者致牙髓根尖周病、牙齿横折等
与横向刷牙、酸蚀、牙齿硬组织受力疲劳等有关
可进行脱敏治疗、充填治疗、根管治疗等

定义
楔状缺损是一种不是由于龋病引起的牙颈部慢性损伤,是指主要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1]
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故称为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与外部的磨损和酸蚀有关外,还包括咬合应力原因引起牙颈部边缘的釉质破裂和丧失,因此楔状缺损又称为“内部碎裂”[2]

分类
牙颈部的楔状缺损采用磨损指数(TWI)分为5度[3]
0度:牙釉质无明显变化,牙颈部外形无改变。
1度:牙釉质的特点丧失,牙颈部外形丧失极少量。
2度:牙釉质丧失,牙本质暴露较少(不足面的1/3),牙颈部缺损深度在1毫米以内。
3度:牙釉质丧失,牙本质暴露较多(超过面的1/3)牙颈部缺损深达1~2毫米。
4度:牙釉质完全丧失,可能有牙髓暴露,牙颈部缺损大于2毫米。

发病情况
缺损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的年龄每增加5岁,楔状缺损患病危险增加0.26~0.65倍[4]
楔状缺损往往发生在同一患者的多颗牙上。一般上颌牙重于下颌牙,口角附近的牙多于其他区域的牙[5]

病因
致病原因
楔状缺损的形成是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
横向刷牙
长期横刷法刷牙可导致唇、颊侧牙面(即靠近口腔外侧壁的牙面)楔状缺损的发生,这是最先提出的致病因素[4]。其根据为:
楔状缺损仅见于人类,在动物中并不会发生。
年轻人和不刷牙者很少发生。
舌侧牙颈部很少发生。
在实验室进行的离体实验显示,横刷牙可以造成更多的牙体损失,而且可以出现牙颈部位的楔状缺损[4,5]
酸的作用
牙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组织脱矿,这种情况使牙齿受摩擦后易发生缺损。
唾液腺酸性分泌、偏爱吃酸食、唾液pH值下降、发生胃食管返流等,和牙齿楔状缺损有关[6]
牙颈部结构特点
牙颈部的釉牙骨质界是最易发生缺损的地方。该处表面的牙釉质和牙骨质覆盖量最少,甚至无覆盖,这里是牙体结构的薄弱之处。
另外,该处易发生牙龈炎症和萎缩,使牙齿的根面暴露,因此耐磨损能力最低[7]
应力疲劳
牙颈部是牙齿咬合时承受力量集中的部位。随时间推移,这种咬合力多年作用于牙颈部位,就会造成该处的微小损伤,即发生了应力疲劳。这种变化极大地降低了牙颈部硬组织的抗机械磨损和化学腐蚀的能力[8]

诱发因素
存在咬合高点、早接触、偏侧咀嚼均会导致?力应力集中,诱发牙颈部的楔状缺损。
经常咬硬物或有夜磨牙等现象,导致过大应力集中在牙颈部得不到足够缓冲,会导致楔状缺损的形成[8]

症状
主要症状
楔状缺损可因深度不同而有不同表现。主要表现为牙齿硬组织缺损和牙痛。
牙体缺损
牙颈部形成缺损, 一般由两个平面相交,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患牙多为牙齿本来颜色,部分可能有色素沉着,或因患龋而呈黑色。
一般发生于尖牙和前磨牙的唇颊侧;少数发生于牙齿舌侧(牙齿靠近舌头的一侧即内侧面)。一般同时伴有牙龈退缩。
牙体组织缺损过多,甚至可以导致牙齿的横向折断。
牙痛
刺激痛
楔状缺损到达牙本质层后,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症。
表现为遇冷、热、酸、甜刺激及机械刺激(用牙签剔牙、刷牙)时,会出现牙齿酸胀不适、短暂尖锐的疼痛。
自发痛/咬合痛
楔状缺损深达牙髓腔,会出现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相应症状。
表现为没有外界刺激时也出现牙痛(自发痛),或者夜间痛(夜间牙痛明显或者白天不痛晚上痛)、放射痛(疼痛向患病牙齿以外的部位放射);或者在咀嚼食物时出现牙痛(咬合痛)。

并发症
牙髓炎
楔状缺损导致釉质和牙骨质的完整性被破坏后引发牙髓感染。
牙髓炎表现为牙痛,包括冷热酸甜等外界刺激痛,也会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
根尖周炎
牙髓炎发展致牙髓坏死后,根管内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扩散至根尖周,引起根尖周炎等病变。
除牙髓炎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咬合痛。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发现牙齿出现缺损,有酸胀、疼痛等不适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颗牙齿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牙齿酸胀、疼痛?
疼痛一般持续多长时间,能否自行缓解?
是否出现过自发性牙齿疼痛,疼痛是否会放射至患牙以外的其他部位?
病史清单
平时如何刷牙,纵向还是横向刷?
是否喜欢吃酸性食物?
是否有胃酸反流的情况?
是否有磨牙症,或者仅用某一侧牙齿咀嚼的习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根尖片、CBCT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期横向刷牙习惯。
喜食酸性食物。
磨牙症病史。
有长期一侧咀嚼食物的习惯。
胃食管反流病史。
症状
牙颈部缺损:常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的前磨牙,其次是第一恒磨牙和尖牙,有时范围涉及第二恒磨牙以前的全部牙齿。
遇机械性、冷热酸甜等刺激出现牙痛。
牙髓受累后可出现牙髓病、根尖周病症状,如自发性疼痛、阵痛、夜间牙痛、咬合痛等。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
检查患牙的位置,检查损害部位的深度、大小、颜色、质地,是否近髓。
使用探针、三用枪检查患牙是否有敏感。
检查其他牙齿及对侧同名牙是否有类似的病变。
牙髓活力测验:根据患牙对刺激的反应来判断牙髓状态。
温度测验:包括冷诊法和热诊法。使用冰棒或者加热的牙胶棒,放在牙齿唇、颊面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按照先对照牙后患牙,先后牙后前牙,先上牙后下牙的顺序进行检查。
电活力测验:通过牙髓电活力测验仪来检查牙髓对电刺激的反应,判断牙髓状态。
影像学检查
根尖片、 CBCT检查:通过检查缺损是否已达牙髓腔以及根尖周骨质的情况,判断楔状缺损是否已发展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

鉴别诊断
龋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患牙冷热刺激敏感、疼痛。
不同点:龋病发生在牙齿的任何部位,多有色泽和质地的改变。楔状缺损发生在牙颈部,病变部位色泽、质地同正常组织。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诱因、修补缺损以治愈疾病,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改善刷牙和不良咀嚼习惯、调?、改善饮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尽早修复牙颈部缺损;治疗并发症。
消除病因
缺损不深、症状不明显者可以不做处理。
调除患牙的?干扰,纠正偏侧咀嚼的习惯。
使用正确刷牙方法;纠正口内酸性环境,改变饮食习惯,治疗胃病,用弱碱性含漱液漱口。

脱敏治疗
如果牙本质暴露的程度不重,可采用保守的脱敏治疗。
所用药物称为脱敏剂,脱敏剂的理想标准是:无害、无痛,操作方便,作用快而持久,没有牙齿变色等副作用。
脱敏主要的原理是封闭牙本质小管,降低局部牙髓神经感受器的敏感性,促使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氟化物。
氯化锶。
氟化氨银。
碘化银。
树脂类脱敏剂。
激光。

充填治疗
缺损较深者可行充填治疗。
颈部缺损应尽早粘接修复以改善该处的应力集中状况。
一般使用与牙本质粘接性能好的树脂材料修复缺损。

治疗并发症
缺损达到髓腔,出现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疾病时,应做相应的治疗,如根管治疗。
已经或几乎导致牙齿横折者,如剩余牙体组织能保留,可在根管治疗术完成后,行桩核冠修复;如患牙不能保留,则需拔牙。

预后
治愈情况
楔状缺损及时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若不改变刷牙习惯,继续偏侧咀嚼或进食大量酸性食物,则可能出现新的缺损。

危害性
楔状缺损出现冷热酸甜刺激痛后,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正常进食。
楔状缺损一般发生在牙齿唇、颊面,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者继发龋损后变黑,影响美观。
楔状缺损深达髓腔引发牙髓炎症,则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
缺损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横向折断,有可能导致失牙。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进食过多的酸性食物,或进食后及时漱口。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避免偏侧咀嚼。
卫生管理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水平颤动拂刷法。避免横向刷牙。
使用合适的牙刷。
进食后及时漱口、刷牙,可以用弱碱性含漱液漱口。
积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随诊复查
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复查时可能需要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髓活力测试。
定期口腔检查可明确患牙病情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新的楔状缺损,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
正确刷牙:正确地选用牙膏、牙刷,建议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避免横向刷牙和过于用力刷牙。
戒除不良习惯:避免咬硬物、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
调整咬合:消除高耸的牙尖、锐利的边缘。必要时通过正畸、修复等方法恢复咬合关系。
纠正酸性环境:进食酸性食物后及时漱口,积极治疗胃病。

参考文献

[1]
高学军,岳林. 牙体牙髓病学[M]. 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2]
陈智. 关于”楔状缺损”命名的探讨 [J]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55 (05): 329-332.

[3]
Smith BG, Knight JK. An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wear of teeth[J]. Br Dent J, 1984, 156(12): 435-8.

[4]
周学东. 牙体牙髓病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5]
张震康,俞光岩,徐韬. 实用口腔医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
张志愿. 口腔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
GrippoJO, SimringM, ColemanTA. Abfraction, abrasion, biocorrosion, and the enigma of 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 a 20-year perspective[J]. J Esthet Restor Dent, 2012, 24(1): 10-23.

[8]
魏玉华,王凤娟,张旗. ?力在楔状缺损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05):315-317.

[9]
宋娟. 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 11 ): 1715-1716.

[10]
林南雁, 姜毅, 霍波, 等. 中老年人牙楔状缺损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 12 ): 1001-1003.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